什么样的画才算有价值的作品

一副绘画作品追求的是逼真的效果,还是深刻的蕴涵 ,还是能够发人深省的哲理,或者是特殊的艺术美感?

中国画【辞海释义】:简称“国画”。反映中国美术传统(文化)特色的画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世界美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超越形似而重在传神,以钩皴点染、枯湿浓淡、疏密繁简、计白当黑等表现手法描绘图像景物,结构布局不拘于焦点透视,讲究色、墨、空与点、线、块的变化对比。与书法、篆刻乃至诗词艺术的紧密结合,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主体性的确认、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所具有的文化优势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坚定信念。

中国画的本质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言志、抒怀”是中国画表现的中心;中国画非常强调意境。我赞同程大利先生总结得出中国画两大功能:1、养心修身之术 ,2、知世悟道之功;只不过:他对大众提出了一个门槛的要求大众必须要先改造自己,而不是去改造中国画,中国画,无论创作者还是欣赏者,它使人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也即“入静”的状态;当然它远离战争,不表现血腥,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它是通过内省而达至善;欣赏者与创作者都要把自己提升成有文化的有有境界感的,有操守的人,才能进入中国画。

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包子文化”,博大精深、寓意深远、隐含不露、一字多义等等,需要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而中国画就是这样的载体;传统文化艺术是丰富、多样的,使我们“望洋兴叹”;前人给我们留下巨大的历史文化、书画资源宝库,我们应当传承与发扬光大。孔子说:“君子不器”( 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君子应当多才多艺),在此,用意是不拘泥于对“术”和“技法”,不要过分看重外表;宋朝文人的品行和喜好,造就中国文化的顶峰之态,也为中国的美学贡献多多。宋徽宗赵佶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却是不可否认的,有“书画皇帝”和“丹青皇帝”的称号。创立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标准形式——集诗书画于一体,自此成为了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追求。

  

苏轼说:“绘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绘画如果以画得“形似”而判定好与坏,他的见识与儿童一样)。历代画论称之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含义是“典雅的风貌刻画或模仿得突出”),人们一看,会感觉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这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是效果,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仇英画得虽好,但不能称作“逸”,是妙品,有的可称神品。

  

  

  陈老莲是“逸”,八大是“逸”, 

  

石涛略显粗糙,也是“逸”。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

  

      “缺乏恒定标准的东西不易说清,价值自然无法判断。且不说“当代艺术”本身的价值,就“当代艺术”的收藏而言,也是件尴尬事。”(摘自:《林木·“当代艺术”的强大与尴尬》)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精神追求。【针对现在“千人一面”,以技求技、只见技法,不见思想(借物抒怀、托物言志)舍本求末状态,我们必须这样思考:学书法的人,书法学习、模仿王羲之的,写得非常好,甚至与王羲之一模一样,他不能称为“书法家”;为何?因为,艺术也是“专利品 ”,很讲究原创;这原创性是唯一的,不是工艺品,工艺品可以复制;只要是看得美观、细腻、真实,可以无限量地复制;而艺术品就不同了,众所周知,吴道子、

巨然、

马远、

夏圭

等古代画家,黄宾虹、

傅抱石、

李可染、

陆俨少、

张大千

等近代画家都有独特的绘画风格;人们提到吴道子,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吴带当风”;提到马远、夏圭我们就知道什么是“马一角与夏半边”;提到傅抱石我们就知道什么是“抱石皴”;提到李可染我们就知道什么是“浓重浑厚,深邃茂密”……;我希望今后,提起顾绍骅就知道什么是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和“顾氏破体书法”了;这是因为,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必须留下自己的特性与痕迹——创造自己的历史。】

西方绘画进化理论是一种从思想上根本地解除中国人自尊,严重损害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错误理论。但由于此种理论打着“科学”的幌子,至今没人敢对它吱声!这让我想到100年前“五四”前后“科学”那种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就说过:这30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与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100多年过去了,今天还是如此!”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衰落了,美国强大了,什么都强大的美国,艺术却比不上欧洲,而且将永远比不上。但财大气粗,美国人不服气了。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府让中央情报局来策划一个“美国艺术”,即让与欧洲艺术不同性质、不同标准、不具可比性的“抽象表现主义”来充当“美国艺术”的范本,后来再动用美国的经济、政治实力让美国艺术家劳申伯格的物品复合的波普艺术在196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大奖,并由此宣布“世界艺术中心已从巴黎移到纽约”!(摘自:《林木·“当代艺术”的强大与尴尬》)

      任何情况下,总是“适合自身发展的,才是最好的”。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任何先进经验的借鉴必须有度,否则会本末倒置;中国画的发展也一样,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要以作品的思想内涵为重点,“思想品格是艺术的生命”以诗情画意为贵。汲取西方绘画的“光影效果”,仅限于技法的修饰上借鉴,而主题、整体风格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是绝然不同的,一味追求西风东渐?会“丢西瓜捡芝麻”,走向歧途。


 民族文化的发展,主要在于自身;外来文化,只能是参考借鉴;如果“本末倒置”?便丧失其存在的价值!郎世宁的绘画是典型的中西结合,他的作品康熙看后,把宫廷画院院长邹一桂找来,让他品评。邹一桂看后说:“工则工矣,不入品评。”意思是说,画得很像、很细,但是不值得去品评,也可理解为不能品评(郎世宁的作品因为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不能成为好的中国画)。

  

  如今,随着我大中华的全面复兴,中国文明将统一全球!(汤恩比  预言)无论是西方文化艺术还是东方文化艺术,最终目的就是要“养心”!教化人:积极进取,弘扬真善美;而中国画具有“先天优势”,那就是:中国画的本质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所以,顾绍骅的艺术思想提出: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依照“中国方式”——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诗、书、画)为一体的观点——“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世界美术作品的发展方向!我相信:随着新时代大中华的国力的全面提升、复兴中华,国家注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书画事业也将迎来一次飞跃性突破!人们崇尚的是“诗情画意”的养心艺术品,而不是除了一览无余的直白表现外,没有人文性、思想性,只有“看图识字”的功能,冷冰冰的“机械制图”或者数码照片什么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8
这要考虑很多因素,而且要看你是指哪方面的价值。现在市场上很多卖价很高的画不一定有逼真的效果,但画里总能感受到深刻的蕴涵和与其他人相比不一样的个性,最主要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让别人一看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张小刚,曾凡志,石冲。这里我主要例举中国现代比较厉害的几位。艺术家可通过市场的反映来观看出其艺术地位。
如果想制造市场价值的话首先作者不在世,生前是大师级人物的话他的市场价值会高很多,例如陈逸飞,自他去世后画价一路飚升。但也有许多当代的大师人物的画作在国际上一路受重视,因为作品中能反映出当今社会现状的内涵,关注时世生活也是判断作品是否有价值的标准。象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等
如果要谈艺术价值的话就要看画作有没有继承或者突破前人在技法,传统文化上的东西。象国画家何家英的工笔既继承了古人线条的运用又加入了西画中的透视,比例等科学元素,使中国的工笔画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我是学纯绘画的,这些是我们老师给我们上课传授过的经验和我自己价值观的一些总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18
你对美术鉴赏不是很熟悉,总的来说好的美术作品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水平,各类艺术作品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水准,比如说《蒙娜丽莎》、《西斯廷圣母》《最后的晚餐》等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油画作品;伦勃朗、米勒、安格尔等等欧洲中世纪的写实作品,到后来的印象派、新印象派、野兽派等等都在自己的时代兴盛过,也都有各自的什么准则,所以一幅作品的价值是不能用风格来评估的,同事一副美术作品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从风格角度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西方和东方绘画,在莫奈等人创立的“印象派”之前,西方的绘画以严谨、写实的风格为主,这些作品的价值高低基本取决于画家技巧的高低和绘画的内容。自从莫奈的印象派之后西方的绘画百家争鸣,无论是马蒂斯、达利还是梵高、毕加索在绘画中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与以前的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大为不同的,莫奈等人的“印象派”是以其不同凡响的色彩来表现美丽的世界,而梵高、达利、毕加索则是描绘了人内心的主观世界,通过抽象的手法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近代的西方绘画实际上是受到了东方绘画的影响,从思想上和技法上像莫奈、毕加索等等大师其实对中国画和日本的浮世绘(其实就是盗窃的中国画技法)都有相当的研究,从他们的作品中也能够体现出来,所以他们的作品的价值就取决于了他们作品中用绘画语言所表达的那种强烈的内心变化。
第3个回答  2013-10-18
一般画最有价值的时候那就证明那画家已经不在人世了
第4个回答  2013-10-18
有名人画的画都是有价值的。不是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