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里的“杜康”指的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杜康是一个人命,原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

杜康的简介:

1,杜康(生卒不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王(另说黄帝时期人、东周人 、汉代人)。相传杜康是酒的发明者,因此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2,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杜康的贡献主要是作秫酒:关于杜康造酒,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如《世本》云:“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尚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晋代,江统著的《酒诰》中有这样的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宋,朱翼中《酒经》:“杜康作秫酒。”明,许时泉《写风情》:“你道是杜康传下瓮头春,我道是嫦娥挤出胭脂泪”。

4,清,陈维崧《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词:“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张华《博物志》云:“杜康作酒。”顾野王《玉篇》云:“酒,杜康所作。”李瀚《蒙求》云:“杜康造酒,仓颉制字。”朱肱《酒经》云:“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类书纂要》云:“仪狄作。杜康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4

答案补充
是酒的意思,杜康是个人名,他研制出了酒,因此被后人尊称为“酒圣”
第2个回答  2020-01-13
"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
第3个回答  2018-02-04
指的是酒。

曹操在这里用杜康代替酒,表明只有酒可以排解自己的忧愁。

而杜康本身是一个人,并且杜康这个人与酒的起源有关。关于酒的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真正与酒的酿造有关系的,是杜康。他的历史贡献在于创造了秫酒的酿造方法。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即粮食造的酒。杜康奠定了我国白酒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

所以后来就有用杜康代替酒的说法。

附:典故

从古都洛阳往南,过龙门,溯伊水上行数十里,在汝阳县境内,有一道清澈见底的溪流,由南而北,流入伊水,这就是“杜康河”。杜康河畔,鹅鸭成群,果林片片,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那就是“杜康造酒醉刘伶”故事发生的地方——杜康仙庄。   相传,有一个善于造酒的人名叫杜康。为了造出好酒,他决心寻找天下最纯、最好的泉水。他打点行装,离开家乡。走啊,走啊,不知走了多少路程,也没有找到他满意的泉水。   一天,他出龙门,沿着弯弯曲曲的伊水向南走去,只见一条小河,百回千折,越往上走,河道越窄,河水越清。他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小河的源头。住足远望,层峦叠翠,千峰竟秀;近前,芳草绿茵,桃红李白;湍急喧闹的小河,一过石崖,变得宁静如练。杜康奔下山坡,走到小溪边一看,只见百泉喷涌,清洌碧透,真是“千里溪山最佳处,一年寒暖酒泉香”。杜康弯下身来,一捧泉水入肚,顿感清凉甘甜,浸肺入腑,余有酒香。杜康高兴极了,就在这里搭棚架屋,酿造美酒。他筛选精粮,踩制神曲,调配奇方。酿成的酒,香喷喷,甜滋滋,味美可口。一传十,十传百,也传到了周天子那里,天子饮后,龙颜大悦,宣封杜康为“酒仙”,封杜康酿酒的村落为“杜康仙庄”。   杜康美名扬天下,也惊动了天宫玉帝。玉皇大帝贪恋杜康美酒,又召选杜康到天宫当了神仙。“天上方几日,世上几千年”。有一次,王母瑶池的一个小仙童,偷喝了“蟠桃宴”的御酒,又打碎了一只琉璃杯,被王母娘娘贬到人间受罪,这就是晋代“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刘伶被贬下界来仍是“纵酒放达”,不求功名。一天,王母屈指算来,刘伶孽数将满,但他旧习未改,便派杜康下凡,“点化”刘伶改邪归正。仲春时节,刘伶离家出外游山逛水,行非一日,来到凤凰岭下的杜康仙庄。村头酒肆一副对联上写:“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眉批:“杜康酒家”。刘伶看罢,哈哈大笑道:“山村小店,好大口气呀!”说罢进入店内,往桌边一坐,吆喝道:“店家过来说话。”只见里间走出一位白发老翁,向刘伶深深打了一躬。问道:“客人想吃酒吗?”刘伶道:“你这小小酒店,能有多少好酒?”老翁道:“敝店小本经营,贮酒一坛,并无多余。”刘伶听罢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说:“一坛酒竟敢开店,就是让我一个人喝了,也未必能喝个痛快。”老翁道:“客人有所不知,这酒是天下有名的杜康酒,过往客人在此吃酒,量小者敬杯一小盏,量大的,斟酒一大杯也就足了”。说着即吩咐店小二斟酒上来。刘伶听着,更觉得好笑,暗自想道:“好个不晓事的糟老头子,天下的酒馆,哪有怕人吃酒吃多了的,一定是你瞧我衣帽不整,怕我付不起酒钱,才拿这些诨话来胡弄人!”这时,小二已斟满大杯酒放在桌上。刘伶心中不快,冲着老翁说道:“主人家,你既说这是杜康酒,我倒要吃个一醉方休,快把你那一坛酒搬来,我这里银两有的是。”店主人道:“敝店本利虽微,银钱倒不看在眼里,只是怕醉坏客人,吃罪不起”。刘伶道:“这个无妨,请找来文房四宝,我与你写具一款,即是醉死,也与你无关系就是。”老翁答应,刘伶已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游春过酒店,求来酒一坛,刘伶若醉死,主人不相干”几句话。老翁唤小二把酒坛搬来。刘伶自恃量大,端起大杯,开怀畅饮。谁知三杯酒下肚,刘伶已知酒力非凡,不敢再饮,连连称道:“好酒!好酒!”这时,酒力上涌,刘伶情知不妙,急忙起身向店家告谢。那知他刚已起身,一个趔趄把放在地上的酒坛给绊倒了,一坛好酒流洒一空。刘伶顾不上许多,也忘付酒钱,踉踉跄跄离开了酒肆,一路上恍恍惚惚,到家中便倒在床上。妻子见他醉得这般光景,急忙为他冲茶做汤,岂料刘伶这一醉非同小可,一连三日滴水不进,昏迷不语,第四天头上,便不省人事了。妻子痛哭欲绝,全家人泣不成声,左邻右舍赶来劝慰,也都叹惜不已。大家帮着草草地把刘伶装殓埋葬。   转眼三年。这一天,杜康乔装打扮,肩上搭了条钱袋,来到刘伶家门。他连叩几声,刘伶的妻子走了出来,见门外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便问老翁要找何人?杜康施了一礼,说道:“请问可是刘伶先生宅第?”刘伶的孀妻说:“正是,不知有甚事情?”杜康道:“三年前,他在我店吃酒三杯,踢翻老酒一坛,银钱未付,特来讨取。”刘伶的孀妻不听犹可,一听怒从心头起,火向胆边生,上前一把抓住杜康的衣领吼道:“好哇,真是冤家路窄,我不找你,你倒找上门来。讨什么酒钱来了。走!先跟我到衙门见官。”这时候,街坊邻里们都闻讯跑来了。杜康高声对众人说道:“世上哪有这等道理,她的丈夫喝了我的酒不给钱,还要拉我送官!”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好说歹说,刘伶的妻子才松了手,杜康把三年前刘伶到酒肆吃酒的经过给大家述说了一遍,又把刘伶写的那张纸条掏出来让大家看。这时,众口纷纭。有的说:“虽然人死,但有言在先,与人家无关啊!”有的说:“人命关天,没理也占三分哪。”刘伶的妻子更是哭闹不止。这时,杜康改了口气,说道:“众人为证,我敢担保,刘伶是醉酒,并没有死去,可以去掘墓启棺,要是他真的死了,我甘愿见官请罪”。大伙儿听他说得有理,也都想去看个究竟。人们吵吵嚷嚷,一同来到刘伶墓地,待掘开坟墓,开棺一看,个个都惊呆了,刘伶虽死去三年,但面貌如生。只见他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又伸开双臂,打了个长长的呵欠,一股酒气喷出来,忽地折起身连声喊道:“好厉害的酒,真真闷煞我了!”见此情景,刘伶的妻子悲喜交集,众人也是茫然不解。   正当人们要拉老翁问个明白的时候,忽见两道宝光紫气飞上半空。杜康手拉着刘伶,站立云头向众人频频点头。刘伶的妻子呼天叫地向刘伶喊道:“你要往哪里去,你要往哪里去?”杜康顺手把肩上钱袋往下一丢,化作三尺白练,悠悠落下。上面写道:“欲知郎君游何方,瑶池参拜王母娘”。当大伙抬头再看时,杜康和刘伶已经不见了,只有两朵五光十色的祥云冉冉飘去。
第4个回答  2018-02-04
杜康是个人名,但是在这句话中是借杜康之名来说酒。
既夏朝君主少康(存在争议),原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姒姓。夏王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省微山县)人。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少康又名杜康,今陕西白水县人,夏朝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   少康,中国夏朝第六任国王(自禹起第六位),相的儿子,杼的父亲。他是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济南东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一说少康即相传曾造酒的杜康)   夏王相统治的末期,后羿发动叛乱,废相篡夺王位。七年后寒浞杀后羿篡位,并追杀相,相死时妻子 后缗时正怀孕,被迫逃回有仍氏,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有田一成(方10里),有众一旅(500人)。积极争取夏众与夏民,志在复国。后在同姓部落斟灌与斟鄩的帮助下,与旧臣靡等人合力,攻灭了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少康还都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书中所称的少康中兴。少康后迁都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此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陕西),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