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是以综合素质为主,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对高考成绩达到本二批次省控线的入选考生,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综合评价”虽然从2015年才开始实施,但随着清华、北大、北外等一批高校的陆续加入,高校阵容不断壮大。除高考外,这给了考生更多的途径和机会进入心仪的高校。

扩展资料:

报名须知

1、 取得综合评价录取资格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科第一批省最低控制分数线(或一段线、自主招生控制线)。

2、 报考南方科技大学的考生必须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能力测试,须在高考提前批次第一志愿(特殊类型)填报南方科技大学。

3、 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综合成绩的60%,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机试25%、面试5%),高中学业成绩占10%(综合素质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高校综合评价是指在高考改革试点省的试点高等院校录取新生时,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对高考成绩达到本二批次省控线的入选考生,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拓展资料:

自主招生与综合评价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

自主招生:2003年开始推行。高校自行组织,自主选拔。考生根据院校的报考条件提交申请。参加完高考后,再参加院校的自主招生考核,达标者可以在高考成绩基础上获得加分。

(如某同学高考成绩650、北大录取分数为690,该同学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通过,获得50分加分,那该同学报考北大的高考成绩总分为700。)

综合评价:2015年开始推行。考生根据各院校的报考条件提交申请。高考结束后,各招生院校根据招生章程,把考生的高校自测评估成绩、学业水平成绩、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最后按照综合分择优录取。

(如:某考生综合评价成绩=高考成绩×60%+高校自测成绩×30%+学业成绩×10%)

二、招生对象不同

自主招生: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更倾向于偏才怪才,更多参考在各类比赛及竞赛中获得奖励的考生,在科技创新、发明方面有突出表现并获得奖励的考生。

综合评价:更倾向于综合素质更全面、学科成绩更好的学生,对奖项没有严格限制,入门门槛较低,适合很多成绩中等,中等偏上的学生报考。

三、招录名额不同

自主招生:教育部给予部分高校5%的名额。有90所高校参与试点。

综合评价:正常录取名额里分一部分进行综合评价招生。有47所高校参与试点。

四、录取批次不同

综合评价:单独设置的一个招生批次(有些省份在提前批次录取)

自主招生:属于0.5批次,一般包含在一本批次正常录取中。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上海、浙江均建立了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并在高校招生中参考使用,使对学生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此项改革旨在改变传统高考中的“唯分数论”倾向,用多把尺子“量”人才。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部:高考改革 公平科学选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09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是以综合素质为主,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对高考成绩达到本二批次省控线的入选考生,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实行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制度,是为了有效地避免单纯凭高考成绩录取的弊端,是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的积极探索。

2015年开始推行。考生根据各院校的报考条件提交申请。高考结束后,各招生院校根据招生章程,把考生的高校自测评估成绩、学业水平成绩、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最后按照综合分择优录取。综合评价更倾向于综合素质更全面、学科成绩更好的学生,对奖项没有严格限制,入门门槛较低,适合很多成绩中等,中等偏上的学生报考。


第3个回答  2021-08-16
“综合评价”招生是2015年开始的一种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方式随着新高考的推进,高校招生方式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院校采取这一招生方式。综合评价一般会综合学生的高考成绩、高校能力考核、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维度,综合考虑来录取考生的选拔方式。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建立起了学生与高校之间的互动,给予双方相互选择权,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向自己心仪高校抛出“橄榄枝”,而高校也可以进一步考核,筛选那些真正适合本校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也将避免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尴尬境遇。
第4个回答  2020-01-2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