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认识一致,利害相关的成语

如题所述

安危与共】: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摈斥异己】:摈斥:排斥;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冲突的人。

【不关痛痒】: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

【不知起倒】: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不知深浅】:原意是不知道水的深浅。后多用以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不知死活】: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尺布斗粟】: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数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穿一条裤子】:比喻两人关系密切,利害一致,遇事持同样的态度。

【唇齿之邦】: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唇揭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同“唇亡齿寒”。

【唇竭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董狐之笔】: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斗粟尺布】: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肤受之愬】:指谗言。肤受,指浮泛不实,或指利害切身。

【辅牙相倚】:颊骨与牙床相互倚傍。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共相唇齿】:唇齿: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

【毫无顾忌】: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呼吸相通】:呼气与吸气,朴素贯通。比喻认识一致,利害相关。

【患难相共】: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恢宏大度】:恢宏:宽大,开阔。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恢廓大度】:恢廓:宽大,开阔。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利害相关】:利害:好处和害处;关:相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利害攸关】: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瓶罄罍耻】: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利害一致。②形容物伤其类。

【取快一时】:只图暂时的快乐,不顾其他的利害关系。

【权衡轻重】: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人我是非】:是非:争执,纠纷。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和纠纷。

【上好下甚】: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市道之交】: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交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2
休戚相关
xiū qī xiāng guān
[释义]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语出] 宋·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休;不能写作“修”。
[近义] 息息相关 唇齿相依
[反义] 漠不相关 无关痛痒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休戚与共”;都有“利害一致”的意思。~重在忧喜祸福的相互关联;“休戚与共”重在忧喜祸共同承受。
[例句] 元末农民起义以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了许多与发展生产~的政策。
[英译] mutually affected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悼公姬周,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晋厉公的排挤,无法留在国内,只好客居周地洛阳,在周朝世卿单襄公手下做事。单襄公很器重他,把他请到自己家里,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招待他。

  姬周虽然年纪轻轻,却表现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的时候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人接物的时候总是十分友善、和气;他自己虽然身在周地,可是听说自己的祖国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听说晋国有什么喜庆的事情时就非常高兴。

  所有这些表现,单襄公都看在眼里,认为他将自己的忧愁喜乐与晋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是不忘本的表现,将来一定大有前途,肯定能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因此,单襄公对姬周更加关心、爱护。不久,晋国国内发生了内乱,原来一直害怕失去权力而排挤王室公子的晋厉公被大夫栾书、中行偃所杀,晋国政局陷入了大动荡。于是,晋国大夫就派人到洛阳来,把姬周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

  晋悼公即位时年仅十四岁,即位之初,便承担起复兴霸业的重任。晋国朝野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晋悼公首先将厉公之死归罪于厉公心腹夷羊五等人,既对厉公被杀向国民做了交待,又巩固了与正卿栾氏和大族中行氏的关系,稳定了厉公被杀后的混乱局面。为平衡卿大夫之间的关系,他又对世代有功的其他旧族委以重任,一反景、厉两代打击世卿的方针,消除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德治国,是晋悼公执政后的主要策略,他放弃公私旧债,减轻赋税劳役,减缩开支,禁止浪费。德政的施行使国内矛盾趋于缓和,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晋悼公以仁义政策对待中原诸侯,革除外交弊政,重订同盟国的朝聘和贡纳制度以减轻职贡太重的诸侯国的负担,平均劳役,公平应允地处理同盟内部的事务。同盟稳固,晋悼公开始与楚国争霸。为有效孤立楚国,加强诸侯联盟,凸现霸主地位,晋悼公不断召集诸侯会盟。他改革文公三年一聘,五年一朝的旧礼仪,以讨伐叛逆,救弱扶倾,伐郑救宋为核心,从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562年,八年内九和诸侯。通过频繁的会盟,将齐、鲁、宋、郑等国紧密团结在晋国周围,将晋国的霸业退至巅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