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是怎么做出来的

如题所述

兵马俑的制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使用陶模制作出初胎,然后在初胎的基础上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和彩绘。每件兵马俑的制作都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用泥塑成俑的大型,第二步是在俑大型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复泥并加以修饰和细部刻划,第三步是将单独制作的头、手和躯干组装套合在一起,完成陶俑的大型。
兵马俑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陶俑的头和手是用模子制成粗胎后再进行细部雕刻的。头部的制作多采用合模法制成,即将头部分为大致相等的前后两半,分别用单片模制作,然后将两片单模组合粘接在一起成为头的大型。合模线多数位于耳后,一般比较整齐,没有交错结构的痕迹。与俑头相连接的脖颈都是空心的。
陶俑的躯干是纯手塑制作的。制作过程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先制作陶俑站立的足踏板,第二步塑造俑的双脚,第三步接塑双腿及短裤,第四步塑造陶俑的躯干,第五步阴干陶俑躯干的大型后,粘接俑的双臂,第六步插接俑的双手。上述六个步骤完成俑的大型后,再进一步细致雕饰。
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原来都是彩色的。这些陶俑的服色种类很多,上衣的颜色有粉绿、朱红、枣红、粉红、粉紫、天蓝、白色、赭石色等,领、袖、襟边等处还镶着彩色边缘。裤子的颜色一般为粉绿色,还有红色、天蓝、粉紫、白色等。秦俑的服色色彩艳丽,但没有统一颜色。在众多的颜色中,粉绿、朱红、粉紫、天蓝四种颜色使用的最多,因此这四种颜色应该是秦俑服饰的主要色彩。
秦俑彩绘技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
陶马的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一、二、三号坑出土的陶马有战车用的车马和骑兵用的鞍马两种,这些马的制作工艺过程是先把马的头、颈、躯干、四肢及尾、耳等分别制作后拼装粘合成为粗胎,再经过二次覆泥修饰、雕刻成型,阴干后入窑焙烧,最后彩绘,完成陶马的制作。
陶马出土时,马头已从合缝处破裂,合缝面上残存着粘泥的遗迹,证明马头是用模具制成的。马头有宽、窄两种,各自作法不同。窄狭型的马头,合缝线位于马头的正中,左右两片大小相同。每片的内侧都有按压、锤打的凹窝,说明它们是用模具制作的,然后将两片粘接合在一起制成马头。所有的马均张口作嘶鸣状,马口的下颔是单独捏塑,并经舌和牙齿的刻划后,再粘接在马头下部的。宽博型的马头,是由五块泥片拼合粘接而成的,即左、右两侧的面颊各一片,马头的三片均系手塑。将上述五片拼合粘接在一起后,在内侧合缝线上一般都要覆泥进行加固。马头上的附件如马耳、飞鬃的大小、长短和厚薄都不一样,且上面留有用刀削刮、刻划的痕迹,说明这些附件都是单独捏制后再与马头连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