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如下:

1、作用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是用来存钱、取钱、转账的公司账户;

而企业会计用来办理包括提现和发放员工工资福利等在内一切符合法律法规的结算,而一般存款账户只能办理一般的结算业务,不能提取现金和发放员工工资福利。

2、性质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可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不可以办理现金支取。。

企业会计可以随时存入或取出资金,但是取出资金必须通过公司转账支票转入公司基本账户中,然后再通过公司现金支票支取。

3、目的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和发现特定财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企业会计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4、考核内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而企业会计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

5、内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分为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

而企业会计分为核算范围、例题核算、审计程序、科目设置、会计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会计

百度百科-企业会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03
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不同在于:

一、所用会计科目不同

  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事业和企业单位所做的会计分录形式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时,企业按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而事业单位则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

  二、因单位性质不同存在账务处理差异

  1、因是否从事产品生产而导致的差异。这类差异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别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差别,要区别对待。二是同样从事产品生产,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仍有差异。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企业的做法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前者在购入时采用不含税进价,以区分进项税额;后者则采用含税进价。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在该项业务上的会计处理不仅要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还要针对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其余情况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

  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其余情况;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2、因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而导致的差异。众所周知,企业每期都必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并和当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则分以下情形: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领用材料等支出时,记入“成本费用”账户,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同时,以此为开端,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转,该结转过程图示如下:
  企业:
“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事业:
1.(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业支出”一“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3.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可分性而导致的差异。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根据其是否属于专业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可划分为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种。相应地,事业单位有关业务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这部分内容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以支出的核算为例,如支付行政部门办公用品费用,企业的做法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又如:结转已销产品成本,企业的做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
  借:经营支出
   贷:产成品
  三、和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在同一业务的处理上,增加了核算步骤这类差异一般多出现于有关基金的核算。以购入短期有价证券为例:

  企业的做法:
  借:短期投资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的做法: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为有价证券购入业务,企业只需用增加短期投资,减少银行存款一笔会计分录就可以表示清楚,而事业单位则因为对外投资引起事业基金内部结构发生增减变化,必须通过两步分录予以反映。又如:购买固定资产
企业的做法: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的做法:
  借:事业支出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同一笔业务,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既要反映支出的增加,又要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增加。因此,其账务处理相对复杂一些。

总体比较事业单位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记帐核算较为简单,企业会计人员熟悉一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可以做事业单位会计,如果工作上有时间,两者是可以兼职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