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文学角度看钱钟书运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联系实例谈谈你对这种研究方法的理解。(50分)

网教上的题目 找不到答案 求学霸帮忙 谢谢!!
敏泽在《<管锥编>研究文集•序》中评价钱钟书先生治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善于打破空间上的中、外,时间上的古、今,以及人文学科中各种学科之间人为的藩篱,不繁琐为法,不画地为牢,由于他所积甚勤,所蓄甚厚,囊括中外,纵览古今,发而为文,就使他不仅能够高瞻周览,不以一端之解,而拟万端之变,善于发前人之所未发及已发,启人思智,新人耳目,而且能够纵横交错,左右逢源,有自由而充分地驰骋其想象力的余地,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2
  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 、 《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 录》。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采用的是以某种文学理论阐发另一种文学现象的方式,被称为是 阐发研究 的方式;而钱钟书《谈艺录》中则采用了跨文化研究 比较文学 的研究方式。

  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以钱钟书的《管锥篇》和 诗可以怨》 、 《通感》等文章的发表为标志的。追问

50分的题回答是不是有点少了 能再具体点吗 

追答

  我再给你点关于比较文学的东西吧,一般这种论述大题目,低于100,是没人接的,给你重点介绍《管锥篇》。

  1、钱钟书的《谈艺录》(1948)采用诗话的体式, 以中国传统文论为母题,从大量具体的文学现象的鉴赏和比较入手,中西诗学互证互补互释,总结出了中西诗学在创作心理、接受心理、艺术方法、风格意境等方面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诗学规律,从而赋予中国传统文论以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2、1979年,钱钟书又出版了巨著《管锥编》,在中西理论双向比较方面作出了更令人瞩目的成就,被视为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该书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中国10部重要典籍,引用800多位外国学者的1400多种著作,结合3000多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该书以寻求中西共同的“诗心”和“文心”为旨归,资料的旁征博引不仅突破了中西之界限,而且突破了学科界限,以探索那些“隐于针锋粟颗,放而成河山大地”的文艺规律。

《管锥编》谈生死
钱钟书是个大彻大悟又忧世伤生、悲天悯人的智者。“圣人忘心不忘境”,曾经经历的历史风雨自然也就融入了他的思想中,如他引了韩愈《秋怀诗》:“浮生虽多途,赴死惟一轨”;李贺《梦天》诗:“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古诗十九首佳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德国古诗:“生前只觉世界太逼窄,死后相形墓穴太廓落”;朱服《渔家傲》:“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从中可管窥到钱钟书一腔真性情,超然于物表却又深沉厚重的人生。钱钟书引的但丁的一句话,似乎是他哲学胸怀的最佳注解:“自星辰俯视地球,陋细可哂;而世人竟为此微末相争相杀。”

  3、80年代《七缀集》是比较文学论集,本书基本上是<旧文四篇》和《也是集》的合编。收入书中的七篇研究文章被钱先生戏称为“半中不西、半洋不右”。其中,《中国诗与中国画》借助西方文艺理论,阐明中国传统批评对于诗和画的比较估价,同时纠正外国人对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许多误解,与此成为对照,《读<拉奥孔>》是通过考究中国古代美学来阐发西方文艺中关于诗歌与绘画的功能区别的理论。《通感》提出并探讨了一种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都没有理解或认识的中国诗文描写手法。《林纾的翻译》则是借以探讨翻译艺术的一些基本问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