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应该有吗?如何做更恰当?

如题所述

挫折教育是可以有的,但是挫折教育并不是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为难他们,而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不让孩子去打毫无准备的仗,通过父母的支持、引导,形成抗挫能力。下面分享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一、敏锐捕捉孩子的挫折。

“挫折”,对于孩子和父母而言或许是不同的东西。在父母眼中的挫折可能是成绩没考好,又可能是比赛没通过等等。而在孩子眼中的挫折可能是学校的小朋友没跟自己一起玩,又或者是喜欢的铅笔不见了。

只有知道了孩子的挫折是什么,父母才能意识到,孩子的生活中其实已经充满了挫折,真的不需要再人为制造挫折了。

二、面对挫折,父母应该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认同疏导情绪。

在遇到困难或者出错的时候,谁都难免会难过、沮丧。所以父母应该在情感上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指责或者完全消极。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要学会认同这些情绪,不要让孩子因为这些情绪感到愧疚。可以问问孩子:“哦,我理解你,你感到怎样?”鼓励孩子说出真实的感受,面对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以合适的方式宣泄出来。

或者父母也可以分享自己在遇到类似的挫折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怎么走出来的。让孩子感受到,面临挫折,他不是一个人孤身走暗巷,而是有家人的无条件接纳和支持。让孩子逐渐学会表达和对待挫败感。

三、孩子认识到失败和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

除了情感上的支持,父母还需要在认知上给予孩子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失败和错误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失望和伤心也是我们经常经历的情感,关键是怎么去对待。

父母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了孩子面对失败挫折的态度。如果父母觉得错误不可饶恕,那孩子就很难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也很难有积极的行动;反之父母认为错误不可怕,关键是从错误中学习还可以做些什么能取得进步,那孩子也会跟随父母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有积极的行动。

四、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学会逐步排解自己的情绪,不再害怕错误或失败,还要培养他们“我需要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比如一个孩子去参加语文竞赛,但是他只进了地区决赛,没有进入全国总决赛。不成熟的孩子就会很崩溃,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失败;此时就需要父母提醒孩子,学会将注意力从“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转移到“思考怎么解决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长项和弱点,及时弥补不足。凡事最终要落在“解决问题”上,这样的思维方式很重要。


总之,要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父母必须提供全方面的支持-情感支持、认知支持、思维方式的支持,在实际生活中,必须整合起来运用。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多因素互相交织的长期过程,父母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整合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做好面对挫折的准备,具备应对挫折的勇气和策略,顺利渡过难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17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以及培养积极的心态。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

1. 给孩子创造适当的挫折情境: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挑战和困难,让孩子面对和克服。例如,设立一些家务任务、学习任务或者户外活动任务,让孩子承受一些压力和失败。

2. 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失败者,而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3. 教导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导孩子如何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以及如何从错误中学习。这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4. 培养乐观的态度:鼓励孩子看到挫折的积极面,以及如何通过困难来学习和成长。帮助他们理解,挫折并不是终点,而是通向成功的一个过程。

5.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展示出面对挫折的态度和勇气,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你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6. 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知道他们的价值和能力不仅仅取决于成功或失败。肯定他们的努力、进步和贡献,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7. 设定合理的期望:设定符合孩子能力和发展的期望,不要过度强调结果。让他们知道,努力去做比结果更重要,鼓励他们享受努力的过程。

8. 鼓励团队合作: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接受他人的帮助。这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好地寻求帮助和支持。

9. 定期反思和总结:定期与孩子一起回顾他们的经历,讨论他们的感受和学到的东西。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反应和行为,以及如何在未来更好地应对挫折。

10. 给予关爱和支持: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你都会在他们身边给予支持和关爱。这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感到更加安全和自信。

总之,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支持和引导。通过创造适当的挫折情境、给予支持和鼓励、教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乐观的态度、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设定合理的期望、鼓励团队合作、定期反思和总结,以及给予关爱和支持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并培养积极的心态。

第2个回答  2023-05-30

挫折教育这个话题存在较大争议。支持者认为:

1. 挫折能培养韧性。适度的挫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和承受能力,帮助一个人建立起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人生技能。

2. 挫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经历挫折可以让一个人对成功和失败有更加平衡的认识,不会过于在意个人得失,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3. 挫折驱使进步。许多发明创造和成就都源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对挫折的反思。挫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动力。

反对者则认为:

1. 挫折可能导致自卑和痛苦。如果挫折过于频繁或严重,很容易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创伤,造成自卑、无助感等消极情绪。

2. 挫折会影响发展。孩子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全,过多的挫折亦可能对其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3. 挫折教育可能遭到误解。在具体实施中,挫折教育很容易演变为过于严厉的要求和crop,甚至是对学生的精神虐待,这是不可取的。

所以,总体来说,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慎重审视,避免产生负面影响。教育者应当在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同时,也要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3个回答  2023-06-10
挫折教育是指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失败时,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使其通过挫折和失败成长和进步。因此,挫折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实施挫折教育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度要把握好:教育者要注意不要让挫折太大,既不能造成学生大的情感伤害,也不能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的压力加剧。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教育者要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挫折的真实情况,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要过分地把长期的挫折当做自己的失败,同时,正确理解挫折是一个人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

鼓励学生反思:教育者要鼓励学生反思挫折的原因和自身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寻找克服困境的方法,并支持学生着手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后续的学习和生活表现。

提供精心的支持:当学生遭遇到挫折时,教育者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无论是暂时停下来休息,还是通过外界的帮助,都是教育者可以提供给学生的支持。

总之,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盲目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适度地开展挫折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人生基础。
第4个回答  2023-05-10
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孩子的坚韧和毅力。
如何做到恰当呢?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我们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度打击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让他们在挫折中成长,而不是受到伤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