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的区别

如题所述

入职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的区别,具体内容如下:
1、参加工作时间指开始正式上班的时间,简单地说,作为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参加工作时间都是以人事档案的记录为准的,其他人员一般都是以社保缴费开始日期为准;
2、入职时间,指的是在工作中任某个工作职务(现职)的开始时间。按照正规的企业,入职后就要签订劳动合同,且就必须购买社保。所以这是参保时间和签订劳动合同时间其实指的是一个时间。因为现在很多企业设定试用期不给购买社保,所以参保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而且时间全部要一致,因此很多公司不会把试用期几个月的时间算进去,就让其转正后的次月1号为签合同时间也就是购买社保的当月。一般是一购买社保时间为准的,因为买社保了就代表员工入职了,也签订合同了。只是劳动法规定的。
员工入职都需要材料:
1、员工填写《应聘登记表》,并交验各种证件;
2、一寸免冠照片3张;
3、身份证原件或户口复印件;
4、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学生提供学生证原件);
5、资历或资格证件原件;
6、与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7、体检合格证明;
8、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保密协议、职位说明书。
员工入职手续:
1、填写《员工履历表》;
2、发放向新员工介绍公司情况及管理制度的《制度汇编》,使其具备基本公司工作知识,要求其通过公司内部网络了解进一步情况;
3、按照《新员工入职手续清单》逐项办理入职手续;
4、确认该员工调入人事档案的时间;
5、向新员工介绍管理层;
6、带新员工到部门,介绍给部门总经理;
7、将新员工的情况通过E-mail和公司内部刊物向全公司公告;
8、更新员工通讯录;
9、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包括的内容:
1、劳动合同的期限。即劳动合同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我国的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以及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2、工作内容。即所从事的工作和工作岗位;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这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涵盖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福利等;
4、劳动报酬。应写明劳动报酬的具体数额和支付项目、计算方法及支付日期;
5、社会保险。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参加的社会保险项目;
6、劳动纪律;
7、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订立,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不发生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
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违约金的约定只能包含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的,其他约定均属无效约定;
9、劳动合同解除后双方的附加义务。
综上所述,参加工作时间指开始正式上班的时间,入职时间,指的是在工作中任某个工作职务(现职)的开始时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