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农学院为何搬走了

如题所述

莱阳农学院为何搬走了如下:

上世纪90年代,烟台市提出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发展农业产业的发展策略。1999年,莱阳农学院的校领导们为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向烟台政府提交了扩建校区的申请。一方面当时全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城郊工业园,提升城市工业产值,土地优先供应工业用地,加上烟台市里对这件事不重视,在土地价格上也没有较大的优惠,于是莱农的扩建申请就此搁置。但其实这里面还有另一个原因。

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国农业大学依托山东省烟台农业学校创办了烟台教学基地。2002年11月山东省同意中国农业大学在烟台设立校区。2003年2月,校区选定在烟台市莱山区3000多亩临海高地。2003年8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与烟台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简称“烟台校区”。

大家看到这也就基本清楚了,真正的原因在于当时烟台市领导们认为中国农业大学在烟台建校区的重要性更大,而冷落了自己的本土高校。也是,莱阳农学院毕竟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高校,自然没法跟中国农业大学相比。

就在此时,一座城市向莱阳农学院发出了邀请。青岛表示,如果贵校愿意来,我们可以给你们提供足够的办学场地,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你们的办学要求。本来扩建无望的莱农,顿时感觉喜上眉梢,立即答应下来。要知道青岛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城市地位来讲,都要高出烟台一截,更何况他们只是在烟台下属的县城。

于是,莱阳农学院,迈出了外出办学的第一步。近些年来,青岛农业大学的发展也说明了一座城市对于一所高校的带动作用,莱阳农学院搬到青岛后, 生源提高了很多, 录取分数线比在莱阳的时候高多了。

青岛的战略眼光,在这件事上显露无疑。在当时全国上下都把城市用地慷慨地批给工业时,青岛,则优先向高教事业倾斜。在当时(21世纪初),能有这样的气魄,是难能可贵的。高校来落户,又是优惠价给地、又是帮建校区,还要把配套设施跟上,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尽管需要付出很大代价,青岛,依然坚持这么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