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可以成就大事,看哪三个细节?

如题所述

图片
细节,决定成败。
许多改变都是由一个小处开始的,许多大事都是由小事累积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说法经久不衰,细枝末节中能窥探到诸多真章。
有句话说得好:“识过观仁。”
想要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无需看他的衣着、样貌。
只要看他这三点小细节就知道。
图片
书品见格局
曾国藩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是一种低成本、但高回报的投资。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但在我看来,读书最大的作用,就是判断一个人有无格局。
看过一句话: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创造多少财富,在于能明晰做人的道理。”
一个人读过的书里,藏着他的眼界与格局。
想要判断一个人能不能成大事,看一个人读过的书就知道。
《还珠格格》里有一个经典片段:
乾隆帝中秋设宴,让紫薇和小燕子到殿前同乐。
酒足饭饱后,乾隆帝以“明月”为题,让紫薇和小燕子作诗。
博览群书的紫薇出口便是一句: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轮到小燕子时,她磨磨蹭蹭半晌,才挤出来一句:
“大白月亮高高挂。”
儿时看着片段只觉得搞笑,多年以后再看,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
倘若我是剧中的人物,也会替小燕子感到尴尬。
其实纵观我们的人生,有许多时候,读过书的人和没读过书的人高下立见。
读过书的人看黄沙漫漫,会说一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没读过书的人,只能说一句:“好多的沙子。”
读过书的人看瀑布飞流,能谈一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没读过书的人,只会叫一句:“好大的瀑布。”
有无读书,不仅在谈吐间有所分别,在遇事上也是天差地别。
读书或许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境遇,但是能帮助他在遇事上冷静沉着,能够从容解决。
判断一个人能不能成事,就看他能否静下来去读一本书。
书品见格局,读书铸造灵魂。
你生命里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成为搭建你人生格局的砖头。
你阅过的每一个文字,都会成就你的人生。
图片
图片
谈吐见人品
《警世通言》中有一句:
“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言多真小人。”
曾仕强先生说:
“真正的君子都是少言、寡语、实干的人。
总是喜欢凑热闹,只会咋咋呼呼、多嘴的人往往都是真小人。”
谈吐见人品,说话看智慧。
在这个世上,管住嘴,会说话,是一个人最难得的修为。
我曾经听过一个寓言故事:
有位国王给智者出了一道题,他问智者:
“什么是这个世上最贵也是最廉价的东西?”
智者回答道:“是舌头。”
国王不解,于是智者答道:
“舌头控制着嘴巴,舌头能说出世上最优美的话,也能制造最恶毒的陷阱。”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优美的言辞里藏着一个人日积月累的气度,长着一张恶毒的“刀子嘴”的人也不会有一副“菩萨心肠”。
正如苏格拉底说的:
“言语中能生玫瑰,也会生出蒺藜。
一个人的人品高低,都藏在他的一言一行当中。”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真实还是虚假,只要看他如何对别人说话就知道。
图片
图片
态度见高度
网上看过一段话:
“做人有三大修养,第二点就是我们不要强词夺理。
我们是经常既不认输又不认错,明知道自己黔驴技穷,还在那死嗑。”
习惯于强词夺理的人,别人并不会觉得他十分“有理”,反而会觉得他“一窍不通”。
做人,最高级的智慧不是“争面子”,而是敢“认怂”。
古人说: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一个人能够做到事事谦卑,谦虚待人,谦逊做人。
他的福气才会源源不断地来。
谦虚,是做人的态度。
一个懂得谦让的人,定然是个虚怀若谷的人,拥有海纳百川的心胸气量。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人生路,也会好走很多。
所以,真正聪明,值得深交的人,从来都不是活在骄傲里的人。
那些能够低头,适时弯腰的人,才是最精明的人。
懂得保持一份谦逊的态度,如此,你的人生也会越走越顺。

认识一个人容易,但看懂一个人很难。
正所谓:
“知人知面不知心。”
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看的不是表面,而是细微之处。
知微见著,睹始知终。
愿你能做好人生细节的每一小步,成就广阔人生的每一大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