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最后仅存的舰队是怎样覆灭的?

如题所述

二战日本最后仅存的舰队是怎样覆灭的?

太平洋战争前期不可一世的日本联合舰队,在1944年的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大海战后被打断了脊梁骨。航母舰队已经沦落为充当诱饵的地步并且在恩加诺角损失殆尽,丧失了空中掩护的水面舰艇只有分散开来。一部分留在东南亚编组为第10方面舰队,其余舰只返回本土修整。

在此期间,“伊势”和“日向”两艘战列舰,加上“大淀”号轻巡洋舰,“霞”、“初霜”、“神风”号驱逐舰组成编队,将南洋的战略物资运送回国,这次行动被称为“北号作战”。这成为了日本水面舰艇在战争期间成功完成的最后一次行动。

困坐愁城。

返回日本后的大型舰艇在1945年后主要驻扎在吴港。吴港是在明治维新后第二海军区镇守府设置在此处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军港,隶属于广岛县吴市,市内建有吴海军工厂,拥有强大的造舰与维修能力,也是“大和”号的诞生地;港内江田岛上建设有旧日本海军的摇篮和精神传承的圣地——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吴港依靠军港起家在当时也即将迎来相应的恶果。

与此同时美国陆航首先对吴港进行了打击,在45年年初就使用B-29轰炸机群对吴港市区和海军工厂进行了大规模袭击。海军飞机工厂在5月5日被轰中,港口分别在3月30日和5月5日被布下水雷,该市百分之四十地区亦在7月1日被炸毁。

尽管这些空袭不是针对的港内的舰队,但仍然在3月19日的空袭中伊势号航空战列舰被命中两发炸弹,日向号被命中一发,其余的各舰也不同程度受伤。到了7月份这些旧日本海军残存的精华即将迎来他们的命中克星,其实早在5月1日日本联合舰队宣布解散改名为海军总队。

这时美国海军已经开始炮击日本沿海,正在四处消灭日军残存舰艇。7月初躲在横须贺造船厂修理的“长门”号战列舰遭到美海航的袭击。长门号受到轻伤,为了躲避后继攻击,主动注水装成受伤严重的样子,成功骗过美海军。

这样美海军的注意力就全集中在吴港了,这时的吴港已经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残余大中型舰艇。这是因为在4月份的冲绳战役中“大和”号最后的出击中把所有可以找到的油料全部收集起来了,其中就包括这些舰艇所剩的所有油料,也就是说这些舰艇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连濑户内海巡逻的任务都无法完成,只能停在港口码头上充当浮动炮台了。这样一来,它们所拥有的所有防空火力与陆地上的高炮一起构成一个绵密的防空火力网。

战前争执。

在日本列岛附近游弋的美国第三舰队,对是否攻击吴港此时也爆发了一次非常严重的争吵。争吵的双方是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上将,和快速航母特遣舰队指挥官约翰.席德尼.麦凯恩海军上将。

哈尔西刚刚在台风事件中好不容易脱身重返前线,为了摆脱前面的不良影响,自然希望干出一些比较吸引眼球的业绩。而彻底摧毁日本海军,并且是在日本港口内,不亚于当时珍珠港事件对美国造成的冲击力。

作为美海军最高层中最了解海航的将领,一直希望获得摧毁日本航母的荣誉,珊瑚海、中途岛、马里亚纳这些著名的航母对战都被他成功避开。好不容易恩加诺角海战击沉了日本联合舰队最后的可动航母,还因为那封著名的“全世界都想知道”的电报弄得灰头土脸,现在最后一个机会就摆在面前他岂能错过。

为了行动提议顺利通过,他提出了以下几个理由:1、为了提高美国国民的士气和报复在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事件;2、为了确保日本不能破坏苏军入侵北海道的计划;3、阻止日本利用其舰队作为谈判筹码,以获取更好的和平条款;4、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已经下达了攻击命令。

麦凯恩提出的理由,是这些舰只因为缺乏燃料丧失机动能力,就是成为了一群死鱼了。对下一步军事行动没有太大威胁。而已经探明的防空火力猛烈,如果攻击的话会造成很大的人员损失,还不如去攻击运输线。

这时的美海军高级将领还都不知道原子弹的存在,仍然在计划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而无论如何这些舰艇仍然是隐患,尤其有第四条理由。没有任何人再反对,顺理成章的空袭行动开始启动。

目标吴港。

庞大的美军特混舰队朝着吴港方向迅速前进,在航母上的飞行人员开始熟悉任务细节。

比如在“提康德罗加”号航母上任务简报室里张贴着各种军舰的呼号代码,各机队、海空搜救队和哨戒驱逐舰使用的不同无线电频率,地图上面标注着打击目标的具体位置、已经探明的高炮阵地位置。由任务发布官介绍具体情况,注意事项以及返航时路线控制的详细规定(预防日机根据返回机群的飞行轨迹判断航母位置)等等。这些都需要飞行人员记录清楚并尽可能记在脑子里,这些都将是明天你能否活下来的重要资料。

7月23日一天各航母编队忙碌异常,补充燃料加挂弹药全需要在明天出击前完成。7月24日凌晨4点舰上广播响起,空勤人员进入任务准备室穿好飞行服最后一次听取最新的天气预报以及注意事项。他们这才得知特勤大队并没有进入预定阵位,远了85海里。这意味着更长的航程,更多的飞行时间,更大的油耗和更大的未知风险。

因为吴港水深很浅所以无法使用鱼雷,进攻主力将是SB2C“地狱俯冲者”双座俯冲轰炸机,鱼雷机也将加挂炸弹进行水平轰炸但肯定不会是主角。这次进攻俯冲轰炸机的挂载有些特别,这次使用的全是高爆弹其中机腹挂有1枚1000磅航空炸弹,一侧机翼下挂有1枚260磅子母弹,另一侧机翼下挂有1具680磅的可抛式副油箱。

这种挂载有些麻烦,特别是起飞时会有更大的风险。果真“提康德罗加”号在先起飞完护航的F6F“地狱猫”战斗机后,第一架起飞的SB2C刚一离开甲板就摇摆着掉进海里,航母马上处理急救。只用了25秒钟就安排完毕,接着继续起飞战机。美军航母的运用与操作当时可谓是炉火纯青了。

飞来的这群不是飞蛾,而是黄蜂和大黄蜂。

经两小时的飞行后,轰炸编队以3300米高度飞越了四国岛。这时耳机里传来编队指挥的声音“好了,让我们上。”在前方高射炮的弹幕清晰可见。

也在这时候,日本海航方面,包括被称为“空中的宫本武藏”的武藤金义等飞行员起飞拦截。拥有28架击落记录的武藤金义,曾经在2月17日独自一人驾驶一架“紫电改”,与12架F6F格斗击落4架重创3架。

在丰后水道上空武藤金义与一架F4U缠斗,在迎头对射中双双坠海。美军飞行员阿普尔盖特中尉获救,而武藤金义失踪。从军衔就可以看出阿普尔盖特是个菜鸟,第一次参战就干掉著名王牌,运气好到极点,也看出日本战力已经山穷水尽。

到达吴港上空美机开始寻找预定目标,底下的日本战舰尽管无法移动但拼命的对空射击。比如“伊势”“日向”两艘航空战列舰不仅加装了数百门小口径高炮和高射机枪,还有很奇特的30联装对空火箭发射器,笼罩在浓厚的烟雾中只能看到各炮口闪光,简直像一只发怒的火刺猬。美军飞行员看到掠过的弹丸好像燃烧着的红色棒球,在自己身边飞掠而去让人心惊担颤。

飞机毕竟还是机动灵活动作敏捷,高射炮手们只能看到一道黑影很难准确瞄准。永远都是进攻的一方占据主动地位,就好像现在有人说美国的“宙斯盾”系统性能领先全球密不透风,必须有801枚导弹才能穿透防御屏障否则永远难捍分毫。

但他不知道2枚防空弹拦截一枚来袭导弹的基本规定吗?我一定要在你前面告诉你我要动手了吗?我不能组织各兵种各系统进行战术合作吗?先打掉你卫星让你无法预警,再打掉护航舰不行吗?军校以及军队每天的训练不就是机动灵活调动对手,让对手先出错再扩大错误吗?只要人还是操纵战争,就会有各种人为的错误,不是从纸面上算算就断言所有一切尽在掌握!

很快日舰就挨了炸弹,伊势号中弹多枚,包括舰长牟田口格郎在内50人丧命;日向号舰长草川淳少将被炸死,军舰坐沉;利根号重巡洋舰也中弹坐沉。而让哈尔西念念不忘的日本航母也遭受灭顶之灾,新航母“天城”号被一枚500磅炸弹炸中烟囱,一枚2000磅炸弹击穿飞行甲板后在机库里爆炸,气浪令甲板鼓起,形成了61米的弯曲,天城号当天翻转倾覆。

还有一个与中国人有很深渊源的舰只,这天也被击沉,那就是1937年淞沪抗战中给中国军民造成很大伤害,并屡次逃脱打击的“出云”号装甲巡洋舰。这时作为一艘45岁的老舰只能拆掉武器后充当训练舰,直接被命中3枚炸弹倾覆沉没。

因为日本拒绝了《波茨坦公告》,7月28日美军再次空袭吴港。这次美机使用的是半穿甲弹,可以对具有装甲的大型舰只有更好的杀伤效果。

这一天轰炸重点目标是战列舰榛名号,最终36岁的老舰终于走到了尽头,命中7枚航空炸弹和无数近失弹后坐沉。伊势号虽然之前已经坐沉,但从空中看上去依然像浮在海面上,又挨了十几枚炸弹,变成了一堆废铁。青叶号重巡洋舰挨了四枚航空炸弹,千疮百孔地坐沉在港内。大淀号轻巡洋舰是联合舰队最后的旗舰,被航弹击中后瞬间倾覆沉没。

7月24日美军出动1747架次飞机,7月28日出动650架次。在吴港空袭共损失126架飞机和102名机组成员,损失比日军在珍珠港还大,而且被俘人员被送往广岛县首府广岛市关押,有不少人在十几天后的巨大蘑菇云中丧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