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老师,如何更好地讲解语文阅读题?

如题所述

1.自己先做一遍,接着比照答案,会发现自己也有思虑不周到的地方。如果自己感觉到难度了,那么学生也会觉得有点难。这就是从学生学的角度体察他们。比如我做去年宁波中考阅读题,卡尔维诺的童话《满足的人的衬衫》,就感觉到理解的困难。所以,讲解自然也从自己困惑处出发。当然,偶尔发现答案不好的,自己也会和师傅商量以后修改补充。
2.我会非常强调回到原文找答案,反对脱离文本空口答套路。让他们回到原文划出相关句子,或用原文回答,或自行概括。养成贴着文本阅读的习惯。因为我现在还在七年级,天天想着习惯问题。
3.结合参考答案,教一些必须的术语,这不是套路,而是中学语文学习涉及的手法。最近复习,现代文教过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的手法,诗歌阅读讲过意象,结合课内外诗词帮助理解。例如,上周期中复习,一首诗里面出现了子规,那么结合学生会背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和“潇潇暮雨子规啼”讲了子规意象,这是语文学习不可避免的专业性的东西。借用本校老师一句话,阅读是语文术语+生活常识。所谓生活常识,就是用普通的话理解文学性表达。比如东西吃下去很烫,老舍说,从喉咙下去,烫出了一条路来。那么这就是一个很优秀的表达,学生既要理解意思,也要了解好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0

假定面前是一群语文理解能力还不够好的学生,我来给个示范,以便让一个即使从来没学过语文的人也能听明白。“通感“:人有几感?六感,眼耳鼻舌身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现在,我把我的六感融合,互相联通,我听到的事物,我写它的味道,我闻到的事物,我写它的声音,用味觉来表现听觉的感受,用听觉来表现嗅觉的感受,这就是通感。“词类活用”:一个字,在翻译的时候,为了让整句的翻译结果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就根据语法需要,灵活地翻译它,这个字在现代汉语字典里没有这个意思,我们是临时性地给它增加了一种意思。这就是词类活用。教,是世上最考验临场应变能力的事业,教不好,胸中纵有万般才学,不过是孤芳自赏,敝帚自珍罢了。建议,在你新老师现阶段上课的过程中,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你可以有意地停下来询问:A同学,你听明白了吗?你复述一遍。B同学,你听明白了吗? 然后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讲述。平常可以多看看有厉害主持人的综艺节目,学学演讲和表达。然后在家反复地练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10

首先,你说你是个即将上任的新老师,我不知道你之前有没有实习过,或者做过类似的别的工作,所以我给的建议可能会有能力上的偏差——你自己调节。1,既然你是新老师,我相信你不可能一上任就当上毕业班的语文老师,比如高三,学校不可能放心让你乱来。所以您老也别老想着,如何用你强大的知识涵养和帅到无与伦比的炸天讲解模式hold住全班学生了。不存在的~~你要知道,语文学科,真的是个大海学科,你永远不可能学到头。作为一个新语文老师,你最先遇到的障碍可能不是什么阅读题的解法,而是学生问的问题的解法,你的学生面对任何一个文本,随意产生一个新角度的问题就能让你哑口无言 ,让你众目睽睽之下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哥这几年好像没翻过几本书??我做梦都没料到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啊!啊!咋办?这群兔崽子。。。)所以,你想要有把握地跟学生讲解题目的解法,就请先好好读书学习------你没听错,你自己也要好好读书学习。一个停止学习的语文老师,只会成为学生心中的笑柄。读书破万卷,学生问任何问题你都可以处变不惊。即便不知道答案和解析方向,你也能及时处理尴尬,用巧妙的语言转为课后解决或下次解决,不至于让你的学生当场对你失去信心,从此以后对你所讲的知识狐疑不定。看什么书?一定要看文学艺术类的书!出口成章,是一个语文老师的标配。张口“那啥”“你搞什么鬼东西”的语文老师,基本等同一流氓。人们——特别是学生,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一定是风度翩翩,有涵养有料的国民学者。而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年纪可以轻,但言语不能不知轻重。气质从哪来?海量的阅读和思考。你当学生傻?你张着嘴乱忽悠,学生心里没谱?切记!教的同时自己一定也要猛学!猛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