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为什么建在海边?

如题所述

因为正常工作下,核电站和其他热能电站一样,需要一个冷却用的最终热阱。

热力循环做工必须有一个热源一个热阱(冷源),在热量从热源传到热阱的过程中,其中一部分能够被拿来做功变成机械能,然后是电能。核电站大概这个转换效率是33%,这就意味着大约有2/3的热量是要释放到环境中的,这个量很大,因此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来进行冷却。

一般来说电站设计的时候就非常充分地考虑了相应的安全设计,但是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厂内应急设施水源不够用的时候,如果附近有冷去水,那当然更安全,比如福岛核事故中,就使用了海水注入,来保证堆芯的淹没和冷却。

扩展资料

围绕确保核电站安全及环境保护而设置的一些设施,主要包括:

(1)反应堆控制系统核紧停堆系统,

(2)堆芯应急冷却系统;

(3)安全壳顶部设置的冷水喷淋系统;

(4)容积控制系统,它主要调节主冷却剂水的含硼量及容积变化;

(5)化学控制系统,它主要用于控制一回路冷却剂水的含氧量和pH值,抑制有关设备和材料的腐蚀;

(6)其他系统,像余热导出系统、冷却剂净化系统、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处理系统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6

因为核电站需要大量的水。

对于水的需求。因为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对于水的需求十分巨大,而经过使用的水,是不能再次利用的,再加上我国淡水资源的短缺,就导致了海边成为了不错选择,这样既可以节约淡水成本,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正常工作下,核电站和其他热能电站一样,需要一个冷却用的最终热阱。学过基本的热力学知识都大概知道,热力循环做工必须有一个热源一个热阱(冷源),在热量从热源传到热阱的过程中,其中一部分能够被拿来做功变成机械能,然后是电能。

对于地质结构的要求。因为核物质本身的十分危险,因此对于存放环境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以此为前提,对于核电站的选址也是极尽严苛,任何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关于核电站选址的技术、经济、安全、环境和社会等原则,要求厂址深部必须没有断裂带通过,而且要求核电站数千米范围内没有活动断裂,厂址100千米海域、50千米内陆,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厂址区600年来也没有发生6级地震的构造背景。从核安全的角度来看,核电站选址必须考虑到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事故释放所引起的过量辐射影响,同时要考虑到突发的自然事件或人为事件对核电厂的影响,所以,核电站必须选在人口密度低、易隔离的地区。

第2个回答  2019-10-26

核电站建在海边是因为对于地质结构的要求,水的需求十分巨大,沿海地区需求。

核物质本身十分危险,因此对于存放环境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对于核电站的选址也是极尽严苛,任何有可能发生地质结构变动的地区,都不能建立核电站,而临海地区因为其稳定的地质构造,坚固可靠的地质结构,经常是建核电站的首位选择。

核电站运行时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来降温,冷却水一旦中断,反应堆堆芯会因过热而熔融。一瞬间就会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逸漏出来,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此外,沿海一般都有持续的风力,有利于辐射气体的扩散。

核电站的蒸发器重达270多吨,压力容器重达300多吨,穹顶重达400多吨,这些设备很多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从海路运输到核电站自备码头,建设在海边方便这些设备的运输。

第3个回答  2019-10-26

1、因为核电运行需要水。

核电站需要冷却用的最终热阱。核电站运行时,除了部分做功转变为电能,还有剩余的热量是要释放到环境中,此时需要大量水进行冷却。核电站建在海边,水源就很容易获得。不仅节省建造了冷却塔的开支,而已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因为沿海地区需求大。

沿海地区的经济更为发达,工厂较多,用电量庞大,核电站健在海边地区,也是考虑到电量运输成本。另外核电站的大件设备运输吊装都需要依靠海运,海运最便捷也最便宜。


3、因为出于安全的考虑。

核电站的选址有严格的要求,核电站数千米范围内没有活动断裂、未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等条件,这样能避免危害公众安全和放射性事故的辐射影响。所以核电站必须选在人口密度低、易隔离的地区。

否则核电站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第4个回答  2019-10-29
如果核电站建在洁净的水源旁边,自然会给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而如果建在海边的话,那么就不用担心海水的问题。因为直接取上来的海水,自然也是不能饮用的。核电站建立在这些海边的城市,同样也非常有利于排除污染源。
沿海地区需求更大,因为沿海地区的经济更为发达,因此工厂也更多,用电需求十分庞大,把核电站建在周边地区,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