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和姜维都是屯田,为何曹魏和蜀汉的结局不同?

为何曹魏和蜀汉的结局不同?

对于邓艾和姜维都是屯田,但是蜀汉和曹魏的结局不一样,那是因为曹魏屯田是从曹操时期就是注重农业发展的,而且邓艾对于这方面很有经验,屯田让他们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但是蜀汉对于屯田的历史比较短,而且姜维也没有真正的要屯田,是为了躲避祸乱,所以曹魏越来越强大,而蜀汉却因为战争劳民伤财,国力提升不上来,最后两方的悬殊太大。

邓艾在屯田的时候,他为曹魏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第1件事情就是兴修水利,第2件事情就是实行军屯,而且邓艾还编著过济河论,在里面他阐述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怎么开凿河渠,怎么兴修水利,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认为兴修水利是屯田的基础,只有水源充足了,土地才会肥沃,才可以更好的发展农业,到时候屯田也会事半功倍。在那个时代,经常会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他们在淮南一带屯田,到时候那里又有兵,又有粮,就算打仗最厉害的时候,可以不用有后顾之忧。

而将为当初在和曹魏打战的时候,败在了邓艾的手上,损失非常的惨重,后来又被宦官陷害,失去了兵权,当时他非常的讨厌宦官,所以向后主刘禅上奏,想要除去宦官,但是最后却适得其反,为了自保,他请求沓中种麦,为下一次的打仗筹集粮草去,实际上也是为了躲避寻求自保。


他们两个都曾经屯田,但是最后的结局不同,首先是因为他俩的出身不同,他们两个邓艾是有屯田经验的,但是姜维却没有屯田经验。还有就是他们两个的目的不一样,邓艾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边境的粮草问题而去屯田的,他是有目的性的想要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姜维不一样,他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躲避迫害,次要目的才是为了伐魏做准备囤积粮草,人家没有想过要兴修水利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1

国体大小决定了

中国休养生息,可以做到世界第二经济体

越南也休养生息,能做到世界第二经济体吗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时,蜀汉有20万户,人口90万(《晋书·卷十四》),而蜀亡时(公元263年),蜀汉有28万户,人口108万,其中“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三国志·卷三十三》)。而依据路遇,腾泽之《中国人口通史》,将未纳入户口统计的兵籍、吏籍、漏籍、荫户、佃客及少数民族等统计的人群算上,蜀汉约有400万人。

蜀汉从立国,到亡国,40多年,仅仅增加了8万户,18万人,远低于曹魏人口,国力提高非常有限。

灭蜀前,曹魏有66万户,人口443万(《文献通考·卷十》),灭蜀后,曹魏和蜀汉共计94万户,人口537万(《后汉书·志十九》)。而依据路遇,腾泽之的《中国人口通史》,如果算上未纳入的屯户、兵户、吏户、隐户、佃客、部曲等人群,曹魏有1300万人。

曹魏通过屯田,人口迅速恢复,40多年增加到443万,这说明曹魏屯田颇有成效,人口恢复很快,国力蒸蒸日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6
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修治备守,积糓强兵。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三国志邓艾传》
邓艾是真屯田,自己身体力行带头下地挥锄,一国上将都如此认真对待,作为士兵怎么不勤勉卖力?
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臣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恊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三国志姜维传》
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勑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尔。《华阳国志》
姜维屯田就是个由头,实际沓中种麦是避祸的借口,到底有没有去种地,只看史书并不清楚?而且姜维这种官二代,会像邓艾一样下地干农活么,想也知道不可能,从小到大他怕是连锄头都没摸过,所以沓中的屯田与邓艾的屯田两下比较,高下立判结局可知。
第3个回答  2019-10-25
这里面其实也有国运这一种玄之又玄的因素存在,邓艾和姜维分属于不同的阵营,而且蜀国根本就不具备统一天下的能力,
第4个回答  2019-10-22
邓艾屯田是为了为灭蜀国做长期打算,姜维屯田是为了避祸,怕兵权被夺,目的都不一样,两国的结局和屯田也没什么关系,,是国力决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