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的资料

白杨树在秋天会落叶吗?

  白杨树

  学名:Populus bonatii Levl.
  科别:杨柳科
  特徵::落叶乔木,高5~10米。树皮灰白色,枝圆棒状,棕色或灰棕色,幼时有柔毛。单叶互生;卵圆形,长4~5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有两枚显着的腺体,边缘具微齿状,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嫩时有灰色细毛。
  主要分布:中国云南
  功能:景观、造纸、中药、西药等
  著名应用:
  西元前200年由Hippacrates从白杨树萃取汁液(含水杨酸),可解除疼痛及发烧。
  西元1876年Felix Hoffman在德国拜耳药厂研究如何将水杨酸的可怕味道去除,于1897终於制成醋酸基水杨酸(Acetylysalicylic acid), 也就是当今每年消耗最大的阿斯匹灵(Aspirin)。
  目前水杨酸更成为护肤、美白、除皱的美容圣品。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有托叶。 花单性异株,葇荑花序。 每花有一苞片,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雄蕊2,雌蕊1,子房1 室上位。蒴果,2-4瓣裂,种子小,多数,基部有长毛。
  生活环境: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搜索大丰杨树基地就知道更多的杨树信息,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她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她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她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娇嫩的草坪那样去浇灌,只要不挥刀斧去砍伐,给她一点宽松的环境,让她吸收自由的空气,她就会挺拔向上,她从来不对生长的土地说不。她不枝不蔓,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因为她属于草根族。 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土壤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她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她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的面孔。秋风里,虽然脱尽了叶子,单薄的枝条依然透着精气,枝干向上,高昂着头。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风雪中她掘强挺立,黄土上她傲然挺立.
  生活习性:
  白杨树的性情是平民化的,可又是最富贵的。她可以当柴烧,可以打家具,可以做屋檩栋梁,可以制作农具,和养育她成长的黄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在一些人眼中,几乎会忘记她的存在。可对于荒寒贫困的黄土地,她却是伟岸的大丈夫,在一年四季里,留守着,装点着,给黄土地减几分贫寒和寂寞,增几分生动和美丽,因为,她的根已经和黄土地连为一个整体。 白杨树并没有想到移栽和迁徙,哪怕她的残落枝叶腐化归于泥土,也要为这黄土地增添一点养分和活力。厚实的黄土地下,涌动着白杨树不朽的生命,黄土地酥酥地勃发了,一片片地延伸着绿。 (图片:塞尚画《白杨树》)
  编辑本段白杨树皮的功效介绍
  :
  白杨树皮 (《唐本草》)
  异名 白杨皮(《梅师集验方》)。
  来源 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皮。
  植物形态 山杨,又名:大叶杨(《植物名实图考》),明杨。
  乔木。
  树干细长挺立,高至20米。
  一年生枝黄褐色,有光泽;多年生枝为青灰色或暗灰色,皮孔明显。
  叶芽长0.5~1厘米,卵圆形,通常有4鳞片;单叶互生;大小形状颇多变异,近三角形,通常长3~7.5厘米,宽3~8.5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叶柄长3~6.5厘米,嫩枝上的叶有长至14厘米,叶柄长至8.5厘米者。
  葇荑花序,花先叶开放;雄花序长11.5厘米,雄蕊4~11枚,花药长椭圆形或卵圆形,红色或紫色;雌花序长7~15厘米,子房无梗,花柱极短,柱头分裂,扁平。
  花盘为狭长漏斗状,口缘有毛。
  蒴果椭圆状纺锤形。
  种子倒卵形或卵形,淡褐色,种柄长,生多数长细毛。
  花期3~4月。
  生于山坡。
  分布黑龙江,江苏, 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
  杨树小枝具顶芽,芽鳞2枚以上。单叶互生,卵形或近圆形。荑花序,雌雄异株,不具花瓣, 有环状花盘及苞片。苞片顶端分裂,雄蕊多数。蒴果。小,具冠毛。本植物的根皮(白杨树根皮)、枝(白杨枝)、叶(白杨叶)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白杨树皮以铜刀刮粗皮蒸,从巳至未,出,用布袋盛,于屋东挂干用。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味酸,冷。
  ③《纲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白杨树皮的功效 祛风,行瘀,消痰。
  治风痹,脚气,扑损瘀血,妊娠下痢,牙痛,口疮。
  ①《唐本草》:主久风脚气肿,四肢缓弱不随,毒气游易在皮肤中,痰癖等。
  酒渍服之。
  ②《本草拾遗》:去风痹宿血,折伤,血沥在骨肉间,痛不可忍,及皮肤风瘙肿,杂五木为汤,捋浸损处。
  ③《日华子本草》:治扑损瘀血,并须酒服,煎膏可续筋骨。
  ④《纲目》:煎浆水入盐含漱,治口疮。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两;或浸酒。
  外用:煎水含漱或浸洗。
  选方 ①治项下瘿气:秫米三斗,炊熟,取圆叶白杨皮十两,勿令见风,切,水五升,煮取二升,渍曲末五两,如常酿酒,每旦一盏,日再服。
  (《外台》) ②治妊娠下痢:白杨皮一斤。
  细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二小升,分三服。
  (《千金方》) ③治牙痛:白杨皮,醋煎含之。
  (《梅师集验方》)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9159.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