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个“左撇子”,必须要用右手写字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文 | 静进医生

大可不必。 人体外型从中线划分,看似很对称,一半躯体似乎是另一半的“翻版”;但实际测量并非如此,从头至脚总有些许差异,假如从中折叠一张直立人的照片,双侧身体并不能严丝无缝对称。

进而,包括内脏器官及大脑在内,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其实并不对称,最明显的就是用手习惯。大部分人习惯用右手,小部分人则习惯用左手,俗称“左撇子”,医学称作左利,就是日常手操作,如写字、拿筷子、拍球、劳作等习惯用左手的人。

人体功能的单侧化测量发现,人的双眼、双腿、两耳、两脑半球等均存在不对称;尤其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形态与功能均不对称,绝大多数右利者和相当部分的左利者左脑半球主司语言功能,右脑半球则主司视觉空间、方位感等功能。比较来看,男性左利比例高于女性,欧美国家左利者高于亚洲国家,且世界范围内左利者比例呈递增趋势。

研究认为,人类出现语言以来,左脑承担起语言功能。控制手功能的脑区与之相邻,所以劳动与操作习惯右手化。从而系统性进化为右利,成为身体功能不对称的遗传基础。如父母或祖父母有左利者,子代出现左利的概率就很高,但它不意味任何异常。

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化,早先认为左利(左撇子)对儿童学习不利。因而很多国家对左利儿童强制施行右利矫改措施,例如以色列建国初期国民左利比例高达15%,而建国后出生的人左利则降至6%左右,显然是教育矫改所致。其依据是,智力发育落后、学习困难、语言落后、口吃以及某些发育行为障碍儿童的左利较高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如出生体重1500克以下)约1/3为左利。

迄今,关于人体功能左右利分化的神经机制有多种学说,但都不足以形成学界共识。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宫内雄性激素水平可延缓胎儿大脑左半球的发育,并且影响语言发育和免疫功能,因此男性化趋势更容易出现左利,即男孩左利高于女孩。

甚至有研究报道,左利者人群罹患过敏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风湿病、甲状腺疾等疾病的比例高于右利者。这也能解释,左利儿童中会出现个别视觉空间能力超常的孩子,有些孤独症儿童语言功能退化时右脑的视觉空间功能反而超常发展,表现惊人的视觉空间能力;如荷兰著名的画家David自幼是个孤独症,三岁起第一次拿起画笔,就好像遇到了很久没说话的朋友,画出了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画面。

但上述情况无法解释一般人群中很多左利者过着正常生活,且有作为者大有人在,如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是个左利者。而且,大数据分析发现,世界范围内左利者似乎越来越多。如我们的邻国——日本,20年间,大学生的左利手者增长十分明显。这显然是现代教育和文明的宽容与理解的结果。

左利作为人类生态的一种现象,并非是“异常”。很多左利者不但天资优秀,甚至擅长于某些职业;如有研究者对美国一部分优秀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旋转、积木、隐含图案等与空间认知相关的心理测试,发现男女左利者的成绩均优于右利者。在大学里,选学建筑学、美术及IT专业的大学生中左利者的比例较高,有些 体育 项目如网球、乒乓球、击剑、垒球、拳击等项目中左利手运动员所占比例也很高,甚至有的是右利“矫改”为左利的。

值得强调的是,对天生左利的儿童实施强制矫改右利,不但无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反而容易导致诸多负面影响。如引发口吃、抽动障碍、情绪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薄弱、做事拖拉、学习抵触等现象。因此我认为,左利是人类一种正常现象,并不意味其他。综合评价, 左利和右利人的 健康 程度、学习生活质量、 社会 地位、事业成就等方面并没有实质性差异。理论上讲, 利手的变更并不能改变大脑原有的功能程序及其神经机制。

左利手可能某些方面较右利手处于不利,如日常生活及使用工具方面;但左利者具有的某些优势也是右利者望尘莫及的。现代发 育儿 科学并不强调左利儿童非要矫改为右利手。然而在我国,因传统文化和学校教育影响,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家长和学校坚持左利儿童要矫改用右手写字,是个值得反思和警示的现象。

研究显示,中国人左利者其实很低(大约占0.3%),混合利(左右都用)则约占9%左右,但中国的父母对左利儿童进行矫正的意识最强,而且强制执行得也彻底;儿童左利手的矫改成功率大约为20%,年龄越小矫改成功率越高,右利的父母比左利的父母矫改儿童左利的态度更明确更强硬。

提醒一下,想矫改儿童左利的父母,首先应了解儿童出现左利的原因是天生的还是病理性的,并应听取专业医师的咨询与指导。一味盲目地对儿童左利进行矫改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随着 社会 文明的进步,左利越来越被 社会 接纳和认可,人类学习、生活用具和设备的生产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左利者的权益, 鉴于这种发展趋势,对左利儿童进行所谓右利矫正就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和理由可言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