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 希特勒为什么在没拿下英国的时候就去攻打苏联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如题所述

看历史要拓展视野宽度,这样一些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就会变得顺理成章。在战争史角度上讲,希特勒一意孤行,两线作战是十分愚蠢的。但从经济史角度来看,他也是迫不得已。战争不只是你打我我打你的玩战略,背后的资源支持也是至关紧要的。二战时期,世界已经跨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门槛。而战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就是运动速度!包含了军队的行进速度以及后勤补给的动员速度。就是交通!当时的主要运载工具就是汽车,哪怕军队的坦克及战车,都是需要石油来维持的,就是石油!德国本土富含铁矿及煤矿,唯独稀缺石油资源,也就是他们本土没有足够的油田来满足自己国家的需求。
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哪怕如今的德国,石油高度依赖进口(他是个贫油国,没办法)。希特勒很聪明,在战前主要依靠美国进口石油,完成了相对充足的石油储备以应对战争。(但这些石油储备仅仅是放在“闪击战”也就是,快速作战使用的,如果陷入长期的,焦灼的对峙作战。他依旧不够用)希特勒曾精确核算过,闪击捷克斯洛伐克与波兰的石油消耗。但战争却出乎希特勒意料的胜利,与希特勒预估的石油消耗少去很多。于是,他膨胀了。当然,他有资格膨胀,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摩托化步兵兵团以及坦克兵团,再加上优秀的德国作战指挥官,希特勒几乎横扫了欧洲大陆。但随着领土的扩张以及军队的扩张,耗油量也是成倍增加。(因为不只军队,民间的交通及各种工业运作也需要消耗大量石油)而当时欧洲的富油区在哪里?只有南欧的罗马尼亚,希特勒拥有了它。但发现已然不够维持他手中整个欧洲大陆的石油消耗。然而石油大国美国与苏联,自然不可能再出口石油给希特勒。
在敦刻尔克战役失败后(重要转折点),希特勒当时制定了“海狮计划”意图进军英国,完成欧洲的“统一”,但战舰,潜艇,飞机,以及载具都需要石油。他之前极度的扩张,以及对石油储备的乐观估计,几乎让它陷入了绝境。他当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压榨占领区的各种工业油料,来为战争作准备。但储备也只够一个主攻方向使用。好了,如果他去打英国,就算赢了,他还是缺油。为什么他要打苏联,因为苏联本土的石油资源极其丰富(哪怕如今的俄罗斯,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大国)。
因此,希特勒选择了开辟东部战场,去惹了苏联着头庞然大物。但苏联和欧洲各国不同,有着广袤的国土,这就有了足够的战略纵深与德国人玩持久战。德国人的闪击战开始也是所向披靡,但后期也都成了强弩之末。并且苏联人多,哪怕四个人苏联士兵换取一条德国士兵的性命,斯大林也是赚的,并且战斗民族宁死不屈呢还。苏联最可怕的武器就是它们的“冬天”(拿破仑也也吃过苦头而因此失败)。
关键就在于,斯大林格勒。这个苏联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如果希特勒得到了它,那么他的“石油梦”将进一步实现(南边就是高加索大油田)结果他失败了。这一战役将希特勒推入了深渊。再加上之前敦刻尔克大撤退,让大部分欧洲士兵保存了重要的战斗力量。一旦相持下来,德国必然会逐渐走下坡路(因为他耗不起),时机一到,诺曼底登陆,苏军会师向西反攻。希特勒就彻底被钳死了。
插曲:当时盟军搞空袭,一开始主要的轰炸目标就是德国的各种工业设施及军工设施。但发现空袭后不久,德国就可以迅速恢复。后来盟军改变了轰炸目标,主要袭击德国的油田和炼油设施。这等于是火上浇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8
德国陆军世界第一,没有败绩,这个成绩让希特勒太自信,也太着急了,认为拿下英国不会太长时间,要出其不意提前打苏联,打一个短平快时间差。但是苏联军队的实力给希特勒当头一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