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慈善基金会个人捐款怎么捐

如题所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歌手韩红所成立的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韩红基金会”)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先是韩红曾经说过的“原来一包方便面都可以公示”再度被广泛传播;再是韩红基金会募集的用于疫情防控的款物达到3.29亿元,远超大多数基金会。
随后,“司马3忌”的一则举报材料,又将韩红及其基金会推向舆论旋涡。北京市民政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基金会总体上运作较规范,但也存在部分问题。
那么,韩红基金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与韩红之间是什么关系?基金会有能力接收并使用3.29亿元的防疫捐赠吗?《公益时报》记者将为大家展现一个剥离明星光环的韩红基金会。
陷入信任与质疑风波
2020年1月24日,韩红基金会发起了“韩红爱心驰援武汉”项目,捐赠者可通过手机银行、网银、银行柜台进行转账捐赠。与此同时,作为基金会的发起人,歌手韩红开始呼吁娱乐圈中的明星进行捐赠。
基于韩红的号召力,明星们纷纷,有易烊千玺、王一博、鹿晗、刘涛等216位明星捐款给韩红基金会。与此同时,“韩红爱心驰援武汉”项目也获得了大量的公众捐赠。
在部分慈善组织因防疫款物使用情况及信息公开不够及时透明而被质疑的同时,韩红曾经说过的“原来一包方便面都可以公示”被广泛传播。1月29日,韩红在微博呼吁“信得过,您就捐!请务必写清楚自己的名字,感激不尽!”
然而就在呼吁发出2天后,韩红基金会却发布声明,暂停接收善款。基金会给出的理由是“鉴于目前捐赠数额过大,我们的执行能力有限,必须暂停接受善款”。
这一声明说明,第一,无论是基于对韩红的信任还是对韩红基金会的信任,捐赠的最后接收机构是基金会,而不是韩红;第二,短时间内,韩红基金会接收的捐赠超过了基金会的执行能力。
那么,韩红基金会究竟接收了多少防疫捐赠呢?基金会3月2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基金会已收到来自文艺工作者、社会公众、爱心企业及机构捐赠的善款共计3.29亿元。
韩红基金会为什么收到3.29亿元捐款后觉得自己执行能力有限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了解韩红与韩红基金会的关系,韩红基金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但随后,质疑韩红基金会的声音开始出现。
2月13日, 司马3忌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已实名举报了韩红基金会,称韩红自2012年5月成立基金会起,存在历年来均未依法公布“年度报告”、未取得基金会公募资格前已开始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募集慈善捐款、多年来对外投资未依法向社会公众公布相关信息等违法行为。
2月20日,北京市民政局通报了针对举报韩红基金会有关问题的调查结果。通报称,韩红基金会自成立以来总体上运作较规范,特别是在抗击疫情中做了大量工作,应予以支持和肯定。存在部分投资事项公开不及时,未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前公开募捐的行为。该局已要求韩红基金会限期改正。
也就是说,韩红基金会是存在一定问题的。2月21日,韩红基金会进行了回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此后,韩红基金会的防疫工作继续开展。其进展情况于3月21日进行了汇总披露:已收到来自文艺工作者、社会公众、爱心企业及机构捐赠的善款共计3.29亿元,善款支出总额为2.53亿元。至3月21日,已有湖北省17个市州,101个县区,271家医疗机构收到了韩红基金会采购及捐赠的物资。此后没有再进行汇总披露,以3月21日的数据计算,其善款使用进度为76.90%。
韩红≠韩红基金会
不论是赞扬还是质疑,此次防疫工作的主体是韩红基金会,而不是韩红。那么,韩红基金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
韩红基金会是2012年由韩红个人捐赠200万元作为初始资金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一家非公募基金会。
基金会是社会组织的一种,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虽然韩红基金会是韩红发起的,但自成立之时起,就是独立法人,从法律上说两者是各自独立的主体。
基金会的运作是通过组织募捐、接受捐赠来支持的。韩红可以给韩红基金会捐赠,但韩红基金会的资金实际上更多来自于其他主体的捐赠——此次防疫募捐就是如此。
由于是非公募基金会,成立之初,韩红基金会仅限向定向人群募捐,主要是韩红在各界的朋友,尤其是娱乐圈的明星和企业为主要捐赠者。
2019年8月8日,韩红基金会获得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可以面向公众进行募捐。
这也是司马3忌举报中提到的“未取得基金会公募资格前已开始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募集慈善捐款”的根源。
韩红基金会对此也予以承认:自2013年至2018年底,基金会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获得善款289万元,占基金会自成立以来至2018年底全部捐赠收入的1.69%,上述款项均用于慈善用途。2018年底,基金会停止了上述工作。
从中也可以看到韩红不等于韩红基金会,对韩红的信任与评价不能自动等同于对韩红基金会的评价。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韩红与韩红基金会之间的关系呢?除了发起人之外,韩红还是韩红基金会的理事。
实际上,韩红基金会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韩红基金会的法人代表是理事长,目前该基金会的理事长是李健,秘书长是王增娟。
年度收支规模不到3000万元
虽然韩红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但公众层面对基金会并不了解,站在前台的往往是韩红。基金会此前的行动也大都是围绕韩红展开,其募款也很大程度上是靠韩红的影响力。
例如,基金会的品牌活动“百人医疗援助系列”,一般采用志愿者组织的方式,多数情况下是韩红带领志愿者车队去到西部偏远地区,这些志愿者多以韩红为纽带,以各类当红艺人为主。在某种程度上,是韩红朋友圈在组团做公益。
因为韩红个人的光环,基金会的知名度较高,但实际上,韩红基金会的资金规模却并不大。《公益时报》记者根据慈善中国网及基金会官网公示数据梳理了2012年至2018年基金会捐赠收入和支出表,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峰值年份为2013年,其捐赠收入超4000万元,在之后的5年里,捐赠收入每年不超过2600万元。2012年至2018年的捐赠收入总和加起来约1.7亿元。
韩红基金会历年收入支出表(数据来自韩红基金会官网2012年—2018年审计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基金会的官网上并没有披露2012年、2013年的年度报告,部分年份的对外投资信息也未公布。据了解,之所以存在官网公示等多个板块不完善的情况,是因为基金会官网于2019年12月刚建立——基金会成为公募基金会后需要履行更多的信息披露义务。
与捐赠资金对应的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并不多,据基金会年报显示,员工为15人,其中项目部7人,品宣部4人,综合管理部2人,员工的人均月工资为7000元。
这就解释了基金会在声明中表示“我们的执行能力有限,必须暂停接受善款”。一个年处理规模不到3000万元的机构,面对一两个月处理3.29亿元的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
要知道,几个月前,韩红基金会才获得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此前基金会需要对接的只是有限的捐赠人(更多是韩红号召的娱乐圈明星等),进行公开募捐之后,基金会需要对接的是无法计数的公众,和与防疫募捐一样的海量善款——受到信任是好事,但能否应对还是未知。
明星成立基金会≠明星捐款
实际上,韩红基金会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个案,此前有多个明星成立的基金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与质疑。
近年来,明星参与公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公益代言,即明星担任慈善形象大使、参与慈善义演活动等,这类方式不需要捐款,但需要明星亲自参与。
第二种方式是慈善捐赠,即通过个人、所属公司或工作室直接进行捐款捐物。例如黄晓明、古天乐等,其捐赠额都在千万元以上。
第三种方式是专项基金,即在大型基金会下设立用途专一的资金。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有近20个由明星独立或联合发起成立的专项基金。由于是在大型基金会之下,并不是独立法人。
第四种方式就是设立基金会。一般会以明星本人的名字命名,韩红基金会就是如此。与前三种方式不同,作为新设立的独立法人,需要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团队,运作起来仅依靠明星个人肯定无法实现。
更重要的是其资金来源不再仅是明星个人,而是更多的捐助者。从韩红基金会的年报数据中可以看到,基金会的资金中来自韩红的只是很少的部分。
以2018年为例,年报要求披露“年度累计捐赠超过基金会当年捐赠收入5%以上或者500万元以上的捐赠单位或个人”,以当年捐赠收入22121851.60计算,5%为110万元。但年报披露的大额捐赠人中并没有韩红,也没有匿名捐赠人。
名人基金会向何方
与公众认知中“名人基金会是名人在做公益”不同,“名人基金会实际上是用捐赠人的资金做公益”,当公众明确了这一点,就会对基金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明星中成立基金会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李亚鹏创立的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公益基金会、李连杰创立的壹基金、袁立发起成立的上海袁立公益基金会、成龙成立的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杨澜成立的阳光文化基金会以及韩红基金会等。
那么,如今这些名人基金会的发展如何?
比如壹基金,当年也曾因为李连杰的号召力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救援中募集了远超此次韩红基金会的善款,但因为不能及时执行等问题屡受质疑。同时,由于基金会的赈灾善款来自公众,而李连杰个人并没有大额捐赠,也引起了种种关于基金会善款去哪儿了的猜测。此后壹基金推动了“去李连杰化”。
再比如李亚鹏创立的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公益基金会,也曾经是舆论的焦点。但因为李亚鹏旗下还有公司的存在,同样引起了对善款去向的质疑,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韩红基金会未来的发展会怎样呢?
名人的能力与受到的信任,并不等于其发起的基金会具备同样的能力。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看来,人和组织的关联度太高,这既有利的方面也有弊的一面。公众对名人有更高的期许,容易出现道德绑架,这对机构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名人机构朝更加专业化、透明化方向发展。
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研究中心总监程芬表示,明星光环是把双刃剑,因明星光环而受到关注和支持后,做的好坏很容易被置于放大镜下。名人基金会除了具备名人本身的特质外,还具有慈善组织的特质,这就需要强化作为慈善组织的属性,规范运作,做到同名人的社会影响力一样具有典范效应。
那么,明星基金会未来如何实现长足发展呢?邓国胜建议,可以委托专业人员来打理基金会,名人更多的在理事层面。“名人基金会未来的发展从国际趋势来看各有利弊,有的可能借助名人光环,朝更加专业化、透明化方向发展。有的会逐步去明星化,慢慢转向独立”。
专业能力在明星做慈善公益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邓国胜看来,名人基金会若想做到专业化,需按照社会组织管理的规律和模式进行运作,包括项目设计、团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需要专业化体现。另外,需做一个战略规划,明确组织定位、项目重点,请职业经理人帮忙运作。“名人基金会虽然是依赖名人发展起来的,但长远规划里要考虑到名人的退出机制,不管退出时间的长短。”程芬表示,在朝专业化、透明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支专业团队,遵照法律规范依法办事,把握好法律底线,同时也要考虑项目效果和资源使用效力,用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洞察力、执行力、影响力做更多倡导层面的事,成为社会典范和引领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