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个"河南巨婴"杨锁父母离世后饿死在家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如题所述

还记得那个"河南巨婴"杨锁吗?父母离世后23岁饿死在家中,结局让人唏嘘

南宋·朱熹: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就算是古代的皇帝也得自己动手吃饭,但是现在有很多父母宠爱孩子,不过去的皇上还要夸张,好像孩子是家里的太上皇一样,什么都依着孩子,什么都惯着孩子。俗话说惯子如杀子,太过溺爱孩子,对孩子来说不是好事,是在犯罪,同样是在教唆孩子,这不是夸张。

一个年轻人,肢体没有残缺,精神正常,那怎么也能找到一份工作吧,不说多少,起码买个馒头的钱能够挣到吧。可是就有人能懒到把自己饿死,这在正常人眼里实在是不可思议。河南信阳,就发生了被自己活活饿死的惨事,可是却让人生不出同情心来,只有恨铁不成钢。他叫杨锁,听着这个名字就知道,父母想要留着这个孩子,才起名叫"锁",锁住他,可是不仅锁住了他的人还锁住了他的命。杨锁家庭并不富裕,可是好不容易生了儿子,他的父母把他当宝,十岁之前杨锁没有自己走过路,要是出门父亲就把他放在筐里挑着他走,或者母亲背着他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话一点不夸张,如果父母不喂他吃饭,杨锁就不吃,因为懒得吃。

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自己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动动呢。因为父母不舍得,儿子是宝,怎么能干活呢。其实小时候杨锁会主动帮助父母干活,可是父亲一看到就让他干了,赶紧去歇着。就这样溺爱着,到上学的时候了,杨锁根本在学校待不下去,他不能受到一点委屈不说,自己也不肯动脑子,笔都拿不动。老师觉得他脑子好很聪明,稍微严厉一点,他的父母就去学校大闹,所有老师都怕了不敢再管他的事情。杨锁就一直这样蹉跎,可是父亲却肝病去世了。

当时他才13岁,如果能够及时醒悟,知道父亲的辛劳,或者母亲能够醒悟,知道父母不能够陪伴他一辈子这个道理的话,也不至于最后那么惨。母亲继续宠溺,可是母亲一个人怎么能兼顾,实在太累了让杨锁帮忙,杨锁会动手打母亲,母亲竟然向他道歉,这价值观简直是扭曲了。直到杨锁18岁,母亲也离开了,而他根本不知道怎么生活。堂哥带他去建筑工地,他嫌累自己跑了;送他去酒店当服务生,他却让别人伺候他,被人赶走了。村里人给他送肉送菜,他懒得做,让东西都烂掉了。到了冬天外面冷,他就直接在屋里上厕所,然后挖坑埋掉。这已经不能说是懒了,已经成为病了。为了取暖,他把家里的家具都烧了,而家里值钱的东西也被他卖了个精光。23岁的冬天,他被人发现死在自己家里的床上。

"我上学的时候你不让我谈恋爱,毕业就让我结婚",看到杨锁的事情就会想起这句话来。很多父母以"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一直在孩子身上强迫施加自己的爱,可是自己却不知道或者是不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到底是不是对的。自己想望子成龙,还把孩子往错误的方向上引导,如果最后效果达不到的时候,不是怨别人就是愿孩子,可是错误是因家长而起的,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劳心劳力,孩子还不领情,觉得孩子没有良心,其实应该为孩子感到庆幸,因为他们自己及时醒悟了。父母的错误价值观就像是一把钝刀,在生活中一点一点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有时父母自己很可怕却不自知,希望能够多听听被人的意见,自己多学学教育指导,对自己和孩子都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我觉得导致他饿死在家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非常的懒惰,然后父母离世之后也不愿意自己去寻找吃的,不愿意自己动,所以最后就饿死在家中。
第2个回答  2020-12-29
是因为杨锁的父母从没让他干过农活,让他没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没了生活的本领,当然死得快了。
第3个回答  2020-12-30
是因为父母对他的宠爱溺爱造成的,从小父母过于保护,不让他参与劳动,使他没有独立自主生活的习惯,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老人去世之后就没有生存能力。
第4个回答  2020-12-29
这都是父母过分的溺爱导致的,让他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