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解题技巧

如题所述

数学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它贯穿了整个小学高年级学段和初中学段,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生动地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新课程标准新理念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中学生必须学会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于初一年级这一阶段学生的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却相对仍然较弱,因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除了要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还要及时地给学生以解题方法的指导。根据这几年我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理解,我认为要解答好应用题应掌握以下几个步骤:
1、读:读题或者审题。遇到列方程应用题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我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题:学生在读第一遍题的时候就要给应用题定位:是属于行程类、还是工程类或是销售类应用题,或者说是其他什么类型的应用题;要明确已知什么,未知什么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读第二遍题的时候,学生要逐字逐句的阅读和理解,必要时可做一些记录,直到完全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所有已知条件。好多同学一看到应用题就产生畏难情绪,在读题时怕浪费时间就随意看两眼,造成读题不仔细,理解不到位,导致应用题分析不够,从而无法下手将应用题解答出来。
2、设:设恰当的未知数。读完题,并明确题目的类型和已知未知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就要根据题意设出恰当的未知数,可以设直接未知数,有时候根据题意也需要设间接未知数。
3、列:列数学关系式。根据题意设出恰当的未知数后,找出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数学关系式,应用题就变成了纯粹的数学题了,要注意的是所列的方程应满足等号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同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需要写出未知量的范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接着就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数学题,要注意解题过程必须完整。
4、解:根据解方程的步骤,仔细、完整地解出方程的结果。要注意的是答案解答出来后要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比如:人的个数、树的棵树、机器的台数等都必须为非负整数才符合实际情况。
5、检验并答:方程解完后还要检验,然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检验要做到: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最后还要作答,要将解数学题的结论回归到应用题上来,千万注意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几类常见应用题的类型和每个类型所用到的基本数量关系: 1、行程类应用题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1)相遇问题: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2)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
(3)环形跑道题:
①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 ②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两人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4)飞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 ①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②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5)航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 ①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②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2、工程类应用题基本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注意:工程类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有时候并不是具体数量,因而常常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3、销售打折类应用题基本关系:销售总价=销售单价×数量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进价) (2)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成本价(进价) (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5)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标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打8折出售,即按原标价的80%出售
4、 等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变形前的体积(容积)=变形后的体积(容积)。 5、 调配类应用题的特点是:调配前的数量关系,调配后又有一种新的数量关系。 其他几类常见应用题类型:
1、利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本金×利率=利息,本金+利息=本息。 2、比例类应用题:若甲、乙的比为2:3,可设甲为2x,乙为3x。
3、数字类应用题基本关系:若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三位数为:100a+10b+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数学的解题技巧在于熟能生巧,只有充分的吸收你的学习知识,才能很快的解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