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自我评价200字

如题所述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性格算是中向型的,自觉自己是一个很稳重的人,业余爱好比较广泛吧,喜欢听歌,下象棋,打羽毛球,看电影,看小说,上网,打游戏,好奇心也比较强;

总喜欢接触一些新奇的东西或事物,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对事件有自己的理解。

1、自身优势

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

我的家庭收入状况还算可以,可以担负得起我的求学费用,我能更加专心于学业。感情方面没有牵绊,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

2、自身缺陷

兴趣虽广,但没有专长的一面;有点内向,有时有点粗心,自控能力有点弱,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

不大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晚会等。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

3、人生观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三的学生,应该树立正确人生观,这样就能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

就能够为素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31

我对我自己一些简单的剖析

我可以说是一个很悲观、很消极的人。遇到什么事情总会先往最坏的方向去想,导致我时常情绪很低落,常常会有忧郁的神情。但也不都是这样,有时候还是很开心的,因为还是有一些可以让我感到快乐的事情和人。我的人生目标就是有个稳定的工作还有就是有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可能在有些人看来,我有些太过于小家子气了,没有的大的理想、抱负。可是我所享受的就是家庭的感觉,和现在一样。

突然有一天,我感觉自己的年龄好大啊,真的不想继续长大。就感觉自己都这么大了,什么事情都还没有做成。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担忧了,焦虑了。可能这就是自己长大了,走向成熟的心理过程吧。现在我所思考的就是我的将来究竟要干什么,我自己又能干什么。前些天看到一句话,年轻时的迷茫,就是把该用来做事的时间用来思考了都。

所以我想,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往前走,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校资源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怎么样评价自己的发展史呢我一直都不太肯定自己,所以感觉自己很普通。要说到自己的高峰应该可以说是自己的高中生活,至少他让我生活的很充实,很有意义,同时也让我收获了许多。可是现在,真的感觉自己很是颓废,做什么事情执行力很差,一直想做出改变。可是结果还是那个样子,这让我很是挣扎。

成熟的标志就是懂得了责任。懂得了自己该做什么了,自己所需要承担的东西,并为此尽最大的努力。现在作为学生,儿女,认真学习,搞好学业,关心父母。

人们对我的批评,一般都是说我犟,不容易接受他人的建议或是劝告。甚至不愿意听别人评评我,有时候这样会让我变得很暴躁,生气。我有个习惯,总是凭第一印象来判定人,通过一些小的细节,看是否符合我的认知、价值观。不然就会认为这个人和我不是一类人。当然,第一印象有时也是错误的,随着不断地了解,可能也会有所改变。

我自己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缺少了沟通。每当我和他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是去主动和他人去交流。而是有一种自我封闭的潜意思,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并且还会自己去猜测他人为什么这么做,自己去评价他的行为。以至于让自己很不开心,又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就因为这个,我和最亲近的人发生了多少矛盾。有些时候真的是很苦恼。

还有就是有时候在校园里看到我不喜欢的事物,我就特别容易激动,就会有一种批判的态度。其实和自己什么关系都没有还。

怎么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1、正确认识自我

包括心理方面,如气质,性格,智力,兴趣爱好等,是情绪调节与控制的基础。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个体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心理学认为,自我指对自己存在的观察,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道德观和人生观等。对自我有一个充分,全面、正确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对自我情绪的有效控制和调整。如气质属于急躁类型的大学生,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有针对性地去暗示或控制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这样对我做的事很有利,就是能控制一点就会有很大的益处。

2. 正确地对不良情绪进行归因

即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归因。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既要从自己本身出发找原因,又要从周边环境的客观世界中寻找原因。如较内向的大学生由于内省较深,比较敏感,对于一件事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内向的学生却能引起他的不必要的猜疑、沉思。

3. 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同各种不良情绪进行斗争。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大学生不要总为没有得到的东西而烦恼,相反,要经常想到自己是幸福而充足的,相信凭借自己的意志、能力和奋斗精神,这些没能得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这样,便能增强自信心,驱除自卑感,保持心情舒畅,从而增加了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4. 转移调节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大脑皮层上出现一个强烈的兴奋中心。这时,如果另找一些新颖的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因此,当某种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它不致于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问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采取行动,也是转移注意力、驱散烦恼的一种有效的精神疗法。一旦出现烦恼情绪的征兆,便激励自己多做有意思的工作学习、劳动或娱乐,把时间表尽可能排得满一些、紧凑些,或者为别人做事,不仅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获得珍贵的友谊。

5. 换位思考法

 从积极的角度,重新认识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从而得到新的结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平衡。例如,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告诉自己 “破财免灾”、“就当是交学费”、“坏运很快就会过去”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6. 行为补偿法 

即把某些情绪化为行动的力量,它具有修复和补偿功能。倘若其貌不扬,便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科研上,从事业的成就中求得补偿,保持心理平衡。有的同学在情绪压抑时,喜欢到外面走走,或踏青、或赏景,这也不失为一个简便有效的调节方法。大自然的风光,能够旷达胸怀,欢娱身心,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好的效果。

第2个回答  2021-03-11
心理课程学习心得 一、自我心理现状分析 结合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
本人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
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本人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
从气质特点考虑,经过简单的气质测验,本人偏向于多血质和粘液质。本人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
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
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想干的事情未完成,可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
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习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
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
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善于交际、待人亲切的我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稳固,缺少知心朋友。
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不能很快转移注意力至另外的事件。从性格特点考虑,本人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第3个回答  2022-06-02
心理健康状态在正常与异常之间是一个曲线,还有很多中间部分,即心理状态不是很健康也没有心理异常的中间地带——亚健康。
心理健康与异常的标准划分: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我们国家对心理健康都有标准诠释:有安全感;对自我有认知和行为的了解;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人际交往适合;人格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人际关系良好;能够充分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集体观念;对于个人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欲望,不过分否认或压抑。
心理健康与异常的个体鉴别也可以简单地从情绪、生活、身体和心理感受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一致,知、情、意是否相统一,人格是否稳定。也就是说由外界刺激产生的实际反应是正常的,外界刺激消失了,不良反应也应随之消失;外界刺激消失了,不良反应还存在,并且更严重了,说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一致了;情绪不能自控,或不开心、抑郁,或焦虑暴躁等,明知不应该但控制不住;失眠、睡不好觉、甚至整宿不睡,行为不被自己所支配等现象的异常。
如何增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状态受以下因素影响:先天遗传的因素,父母极其家族对孩子的遗传因素;外界刺激的优劣,负面的叠加的外界刺激,可能会使人产生不健康心理;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心理保健服务的及时性。
维护心理健康,增进智慧,调整认知。很多时候,恐惧源于未知。如防控新冠疫情,对新冠疫情知识的了解是减少恐慌科学防控的重要因素;学会调整和发展认知,才能随之调整心态。
构建满意的心境。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冲突或冲突较少。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
调节情绪,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塑造良好的个性,完善人格。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和谐,取决于自我情绪的稳定以及悦纳他人。情绪稳定是人际和谐的重要前提,能够悦纳他人,会给他人以安全感、成就意识,也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统一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即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
第4个回答  2022-06-09
自我评价的发展一般规律是:评价他人的行为→评价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人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直接影响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着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每个人从自身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等方面可以作出自我评价。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他们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能客观评价;同时,能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正确的评价,自高自大,自我欣赏,还有的是自暴自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