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如题所述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性,所以答题时也要注意我们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中,常用的答题字眼是“说明”。

解答说明文,要从结构入手,善用结构分析,切忌“满盘筛”和“眉毛胡子一把抓”。

1、说明文的中心

说明文的中心就是:为了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

2、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所有说明文的语言都必须满足准确性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有平实、生动两类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在说明时会运用修辞手法等,使说明文生动形象。

综合起来,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生动性。这是说明文语言赏析题的突破方向。(见下文: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相关题型)

3、说明方法

举例子特征:特例关系(用特例来说明一般情况) 例子要具体

答题规范:具体地说明……

列数字特征:数据和说明对象的特征直接对应

答题规范:准确地说明……

作比较特征:或明或隐性的比较

答题规范:突出地说明……

列图表特征:列出图片(图形)或表格并用来说明

区别插图与列图表:如果在说明的过程中引用或利用了图片、表格来说明,就是列图表;反之,就是插图。

答题规范

形象、直观地说明……(多用于图片)

清晰、直观地说明……(多用于表格)

4、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以下几种: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

由现象到本质 由个别到一般 由原因到结果

由主要到次要 由整体到局部 由具体到抽象

由性质到功用 由详到略

以上每一种说明顺序都可以倒过来,构成一种新的逻辑顺序,因此本文共列了22种逻辑顺序(仍不是全部)。

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区别:空间顺序有明显的空间方位变化

说明顺序的作用,没有统一的答案,一般需要我们具体分析。

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有三种题型:问答题;选择题;赏析题。

(1)问答题类(能否删去某某词语)

这类题目,属于作用题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答题时,通常有AB C三种句型

句型的选择:选择哪种句型,是看用哪种句型能说清词语在这里的作用。我建议要么用A句型,要么用C句型,最好不用B句型。

主要采分点:词语用在文中的作用。词语的作用,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的,只是通常只有内容上的作用,如果结构上有作用一定要加上来。而“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一句反映的正是词语在文采(语言表达)上的作用。

不要忘了:末尾要有加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者去掉后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正确性。

A句型:解释+(正面答)词语在这里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句型:解释+(反面答词语这里的作用)如果去掉会……,不符合……(有的与实际不符合/有的与事实不符合/有的不严密/有的不符合作者的原意/……总之要看具体情况),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句型:解释+(正面答)词语在这里的作用+(反面答)词语这里的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用的词语解释方法有:直接解释/找近义词/描述性解释(表数量/范围/程度…的限制;表推测/表可能性…;等等)

【提示】为了保险,尽量选择C句型。如果词语的作用不好说明,有时可以代入原文进行解释性说明

(2)选择题类

说明文中的选择题,大部分考查的都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题思路:比较选项句子和原文内容的意思是否完全一致。

有时,选项句子的错误在于和原文的个别关键性词语有细微的差别,所以判断时一定要仔细。

(3)赏析题类

关于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赏析,从某些关键词的准确用词的角度入手,相当于对说明文中“对某个词语能否删去”类问答题的反用。

如果是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从使用修辞手法或者是运用了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的词、句上入手,来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1
一、分类:
①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②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规范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引用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第2个回答  2020-10-31
说明文的语言

1、基本要求:准确性。

涉及词语类型:

①表程度、范围或推测、估量、肯定强调语气的副词和数量词。如:“目前”“大约”“也许”“可能”“一定”“必须”“之一”等

②表数量的词。如:“左右”“上下”“不少”“绝大多数”“至少”“不下于”等

③“据说”、“相传”、“据介绍”等一些短语,表示材料来源的不确定性

2、语言风格:在准确性的前提下“平实”(大多数说明文) “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生动描写)

3、题型及答题模式:

考题题型举例

A:问某词或短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①判定“不能删”;②简单释义该词;③结合原文句意具体分析说明;④去掉后语义变化为_,不符合实际;⑤归结到“这里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上

B:问某词或短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该词说明了说明对象的_特点或_事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

C:说说文章语言特色

答题要点:抓核心词“生动”,关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添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富有文采,增强表现力。

D:自主寻找体现语言准确的词并简析

答题要点:①选例要典型 ②答题模式同题型A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如何找到说明对象

一个是看题目,很多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在题目上就可以找到,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找首括句和中心句。在说明文材料中很大一部分会采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想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对象的文章是高考的常见考点,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应该首先找到表现出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这类句子一般出现在题目、文章首段、关键词句中。另外,在概括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还要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中心句和连接词,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基本就能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4、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5、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_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_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_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_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_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_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