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委提出的贫困户五型分类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精准扶贫五类人员指的是低保户、移民户、残疾人户、大病重病户、重灾户。

  贫困户识别标准为“一低于、两愁、三没保障”。家庭成员处在愁吃、愁穿状态,饮水安全不达标。基本医疗没保障,义务教育没保障,住房安全没保障。贫困户识别程序:农户申请和推荐,村评议和公示,乡镇审核和公示,县审定和公告。

  贫困户退出的标准为“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即贫困户家庭当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家庭成员生活稳定在温饱水平以上;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住房安全保障。贫困户退出程序:村民主评议,乡镇入户核实,农户确认,乡镇公示,县抽查复核,上报备案,省市评估核查,县级批准公告。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精准扶贫五类人员指的是低保户、移民户、残疾人户、大病重病户、重灾户。

  贫困户识别标准为“一低于、两愁、三没保障”。家庭成员处在愁吃、愁穿状态,饮水安全不达标。基本医疗没保障,义务教育没保障,住房安全没保障。贫困户识别程序:农户申请和推荐,村评议和公示,乡镇审核和公示,县审定和公告。

  贫困户退出的标准为“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即贫困户家庭当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家庭成员生活稳定在温饱水平以上;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住房安全保障。贫困户退出程序:村民主评议,乡镇入户核实,农户确认,乡镇公示,县抽查复核,上报备案,省市评估核查,县级批准公告。
第2个回答  2020-11-18
张金标书记调研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场。

在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张金标书记详细了解肉鸽养殖和防范消毒措施执行情况,并询问了合作社近期经营情况,听取了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情况介绍。

自治区质监局住恰先拜巴扎村工作组与恰先拜巴扎村“两委”积极探索,通过入户走访,调查摸底,综合考虑该村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与村“两委”集体研究,在贫困户自愿的基础上,以15户贫困户入股为基础,成立民丰县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

space
和田地委书记张金标到民丰县 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

和田地委书记张金标到民丰县 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

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场一角。

建成的飞翔肉鸽养殖(扶贫)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为2.5亩,砖混结构鸽舍17间,计518.2平方米。计划养殖种鸽2000对,现已引进种鸽子700对。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塞迪麦尔表示:一对肉鸽每个月可以下两窝蛋(1窝2只蛋),初步估算,扣除人工、水电暖及饲料等各项费用,鸽子养殖合作社每个月可以有11000多元的纯收入。同时,每户贫困户年底可以分红1000元,通过在合作社劳务输出,年底又可增加收入1000元。目前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已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民丰县飞翔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将以肉鸽养殖,建立标准化养殖生产基地为依托,实施规模经营,打造南疆区域性养殖品

张金标书记在调研中强调指出,肉鸽养殖环境很重要,要从源头抓起,对环境进行消毒清理提升,进行科学饲养,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要提高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养殖生产安全;同时在推进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多样化,尽快完成从单一养殖到上下游产品深加工的转变,要将“精准扶贫”理念贯穿合作社发展始终,让入社村民群众从产业化经营的多个环节受益,让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第3个回答  2020-11-19
和田地委提出的贫困户。五型分类分别是,1,因病致贫的。有上大学的有上大学的因家庭负担太重志平的。家中游。7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劳动。家中没有劳力。志平的。家中没有多少土地。也没有经济头脑。也没有资金。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志平的。
第4个回答  2020-11-18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基本方略,是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和田地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精准发力更显重要。如何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准确瞄向精准的靶心,是摆在每一个扶贫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摸清家底精准“滴灌”
  精准扶贫犹如一场“滴灌”工程,当前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是搞好精准识别,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准确落实“扶持谁”的问题。
  和田地委书记闫国灿说:“精准扶贫,首先要把假贫困户清出去,把真贫困户纳进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动态管理。”
  早在2013年年底,和田地区便启动了贫困户摸底排查工作,以县为单位,挨家挨户进行识别、确认,截至2015年11月,全地区共确定了1077个贫困村70.35万贫困人口。目前,针对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工作正在进行中,今年3月底之前将全部完成。
  和田地区扶贫办主任塔依尔•买托合提说,为了不漏掉一个贫困户,不增加一个非贫困户,和田地区甚至提出了一个“六看法”举措,对全地区的贫困人员进行过滤。“看房、看粮、看有无劳动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看圈里有没有羊、看农户对外有没有欠账”,通过这些看似朴素的条件,对一户家庭的贫困情况进行最基本的识别。
  墨玉县担负着五年内脱贫超过20万人的艰巨任务,贫困对象的识别显得尤其重要。该县县委书记何军说:“对于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员要全部登记造册,要打一场‘精准战’。”为此,墨玉县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从春节前就开展了入户走访和摸排调查工作,锁定未来五年需要扶持的贫困人员。
  在这场大面积的“摸家底”工作中,和田地区的贫困对象全面又清晰地纳入了未来脱贫攻坚的范围,为全面摘帽奠定了基础。
  构建清晰的扶贫网络
  在闫国灿看来,解决了家底不清的问题,紧接着便是要在精准扶贫的机制上发力。他说:“要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构建地区负总责、县(市)为主体、乡(镇)村落实、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
  和田地区厅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县、挂点一个村,直到其脱贫摘帽。地区直属单位、县市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贫困村,每位机关干部联系一户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此外,对于自治区未派驻“访惠聚”工作组的贫困村,选派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