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打仗的时候,为何还要携带大量难民呢?

如题所述

总结起来就是基于政治需求的冒险行为,虽然最终在行动上失败了,但是在名誉上却取得巨大成功。

阳光一点:《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玄德问计于孔明。孔明曰:“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玄德曰:“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先使云长往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曰:“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

此乃仁义之举,是刘备贯穿整部《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阳光一点,刘皇叔携民渡江是出自一颗仁爱之心,无论成功与否,都会为他赢得百姓的拥戴。

灰色一点:《三国志·先主传》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在故事情节上与《三国演义》十分类似,不趁虚攻击刘琮,不抛弃百姓。然而事情发展到后期,曹军骑兵追赶到长坂坡时,情节虽然依然相似,但是描述手法上就完全不同了。一个是看见百姓遭难后“欲投江而死”,一个是“弃妻子”,这就是单纯的仁爱之主和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0
政治需求的冒险行为。最终在行动上失败了,但是在名誉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第2个回答  2020-10-11
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刘备是没有势力的,他四处召集难民也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势力做铺垫。这也显得自己有了一个小军队。
第3个回答  2020-10-11
因为这些难民他们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很可能会被那些人杀,所以他要保护他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