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技术是从哪个时代流传至今的?

如题所述

榫卯,木构件上采用的凹凸连接方式,是约7000年前的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凸的部分叫做榫,凹的部分叫做卯,榫头插入卯眼中,两块木头就会紧紧地连为一体,使独立的、松散的构件结合成具有各种载荷能力的结构体。榫卯的用途广泛,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建筑和家具的灵魂,还被应用于造船、造桥等其他行业。我国古代工匠在榫卯结构上造诣非凡,能够制作出种类繁多、精巧无比的榫卯来,构件之间,不用一根金属钉,就可以做到间不容发、天衣无缝,体现了古人的设计匠心与造物智慧。除了精美、实用等优点外,榫卯结构还蕴含着中国古人的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凝结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粹。

中国的榫卯结构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前,生活在今天浙江余姚地区的一支原始部落——河姆渡人建造的干栏式建筑,已经使用榫卯技术。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构件大到柱、梁、枋、板,小至栏杆的木楞,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这种先进的密合连接方式,正因如此,榫卯被称为早于汉字历史的民族符号。

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人在巢居的基础上发明了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成为河姆渡文化早期的主要建筑形式。这种建筑是用竖立的木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板上立柱安梁,用芦席围墙、茅草盖顶,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最大单幢建筑面宽至少23米,进深约7米,前檐有宽约1.1米的走廊,其前沿设直棂木栏杆,并设有木梯。干栏式建筑的建造模式使其既能防水防潮,也能躲避虫兽侵袭。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其梁架等构造中已采用榫卯结合工艺。 

榫卯并非中华文明独创的技术,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也很早就发明了榫卯技术。目前欧洲发现的最早的木构榫卯实例,是位于欧洲中部(今德国东部)的一系列早期水井,它们与中国最早的榫卯实例几乎出现于同一时期,均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埃及人也很早就在家具制作和造船上运用榫卯技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3
榫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现的原始居民的木房子可以证实,从出土的大量木构件中不难发现,当时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榫卯结构,在之后的发展历史中,榫卯结构也是伴随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榫卯被称作红木家具的“灵魂”,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红木家具达到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第2个回答  2021-08-23
应该是从河姆渡文化的时期,传到现在的,历史文化非常源远流长。
第3个回答  2021-08-23
新石器,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有了这些结构了,这个东西发展的还是比较早的,是非常精巧的。
第4个回答  2021-08-23
河姆渡时期就体现在房子上了,在汉代这个技术就已经成熟了。这种工艺非常的精湛,后来也在不断的改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