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如何使用除草剂

使用除草剂应遵循先试验、示范,后推广使用的原则,除草剂新品种即使已获得农业部的登记,也要在当地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取得使用经验后再推广使用。

1.1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如果使用剂量过大,极易产生药害。

1.2严格掌握使用时期。如果不适时施药,除草剂与作物敏感期吻合,就会造成药害。例如:水稻种子萌芽期使用杀草丹、丁草胺、二氯喹啉酸等,容易造成水稻出苗率降低,秧苗素质降低,严重时秧苗枯死。2,4—D丁酯、百草敌等除草剂在小麦3叶期前及拔节后至开花期喷施,就会发生药害,使麦穗、叶片卷曲,影响抽穗。

1.3选择正确的施药方法。若施药方法不当,也会产生药害。如小麦田使用燕麦畏时由于混土深度不当,与小麦播种深度同位,易引起药害。土壤处理剂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茎叶处理剂用于土壤处理均达不到除草效果。喷施除草剂要求足够的喷液量。

1.4施药应均匀周到。除草剂不论喷雾或撒施药土、药肥,都力求均匀。施药不均匀,容易产生药害或除草剂效果不好。

1.5掌握适当的施药间隔期。同一种作物使用两种药剂时应掌握适当的间隔期,间隔期太近也会产生药害。例如使用敌稗的同时或不久,又使用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使水稻丧失对敌稗的解毒能力,而发生药害。

1.6注意田间管理。土壤应尽量耕作平整,田间作业、肥水管理等应与施用除草剂的事项协调配套。

2、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光、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及风等。

2.1温度。温度对除草剂有明显影响,低温或高温使用除草剂均易发生药害。例如,气温低时,使用恶草灵,会使水稻秧苗产生轻微药害,高温时使用扑草净,作物对扑草净未能及时降解,容易发生药害。气温过高时,应停止使用2,4—D丁酯、氟乐灵、禾大壮、二甲四氯等易挥发的除草剂,以免挥发飘移到周围敏感作物上而产生药害。

2.2水分。水分对除草剂药效发挥有很大影响,大多数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必须有土壤湿润的条件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但如果土壤湿度控制不当,也易产生药害。例如,禾大壮等除草剂在水田中使用需要有水层才能发挥药效,但在水稻芽期淹水情况下药害严重。

2.3土壤条件。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因子对除草剂的药效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砂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吸附除草剂量少,因此除草剂用量也少,粘重土壤或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吸附除草剂的能力强,用量也应适当增加。有机质含量过高的土壤,一般不使用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土壤酸碱度对除草剂活性有一定影响,一般除草剂当PH值在5.5—7.5时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在酸性或碱性强的土壤,对除草剂影响较大。氯磺隆受土壤酸碱度影响很大,在酸性土壤降解速度快,相反,在碱性土壤中降解速度慢,对后茬敏感作物易造成药害。

2.4光。光对某些除草剂的影响十分明显。如除草醚等是光活化性除草剂,在光的作用下才起杀草作用。西马津、敌草隆、扑草净等光合作用,发挥除草效果。氟乐灵等施于土表易挥发,见光易分解,使用时应及时与表层土混拌。

2.5风。除草剂要在无风或微风时施用,风大喷洒除草剂易发生雾滴飘移,危害周围敏感作物,尤其是易挥发的除草剂如2,4—D丁酯等,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