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年方知老婆重要”的袁文绍:愚孝男,该不该等呢?

如题所述

盛家的四个姑娘里,受婚姻之苦最深的是盛华兰。她有一个偏心眼、还惦记她嫁妆的婆婆,还有一个愚孝到不管老婆孩子死活的老公。看《知否》原著的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写一下袁文绍这种愚孝男,因为真的太有借鉴意义了。这也是这本书里,我跟作者意见最相左的地方:我始终认为,袁文绍这种愚孝男,要不得。大家庭里,愚孝男,大多是不受宠的孩子。袁文绍,是袁家的次子。他是盛紘相中的女婿,盛紘之所以相中他,是因为袁家受过冷落,于是他家的子孙便比一般的能干懂事。有过磨难的方知立业之难。

盛紘看的很对,袁文绍此人,的确是一个好后生,小小年纪便凭着自己的本事,谋了一个不错的差事。并且,袁文绍为了让自己的母亲满意,让自己的哥哥对他没有戒心,他多次表示,要自己去搏一番前程,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袁家的家产。很懂事,很上进。可这懂事上进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袁文绍这个嫡次子在袁家并不受宠。因为从小不被偏爱,于是从小就知道凡事要靠自己,要懂事,要上进,自己才有出路和前途。

父母的这种偏心,对于孩子来说,是把双刃剑。像顾廷烨,像袁文绍,因为从小不被偏爱,于是自小锻炼了靠自己的本事,导致他们精明强干,极容易为自己搏出一番天地。但是还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因为父母的这种偏心,他们极度缺爱,对于父母有着很深的眷恋。不同的是,顾廷烨因为顾老侯爷的偏心,百般叛逆,而袁文绍因为母亲的偏心,极度愚孝。因为,得不到母亲更多的爱,于是袁文绍学着懂事,学着上进,学着不断地满足母亲的不合理要求,只为了被自己的母亲看到和认可。

盛华兰嫁进袁家之后,她的婆婆袁夫人就是不喜欢她的。因为袁夫人的大儿媳妇是她的外甥女,而她又偏爱大儿子,可偏偏次子能干,娶了一个媳妇,也是极好的。盛明兰曾经这样夸过自己这位漂亮又威严的大姐姐:“她是真正的天之骄女,容貌,家世,魄力无一不有。”孔嬷嬷在第一次见盛华兰的时候,都忍不住多看几眼,那是真正的明媚鲜艳至极。连顾廷烨这样的外男都知道:“袁家的二奶奶善交际,颇有几分管家的手腕。”袁夫人面对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媳妇,她的偏心里,便带了几分源于女人的嫉妒。

她惦记盛华兰的嫁妆,恨不能把盛华兰的嫁妆都要过来,填补了自己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她处处为难盛华兰,袁家的大哥纳妾,她心疼外甥女,会拦着。但是对于盛华兰,她不仅不拦着,为了给盛华兰添堵,她愣是给上进的小儿子纳了一屋子的妾室。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每次盛华兰怀孕,她都要出些幺蛾子,要不让盛华兰大着肚子站门外立规矩,要么就是逼着盛华兰帮她管家。反正,她唯一的目的就是,搜刮尽盛华兰的银子,还要处处让盛华兰难受。自己的母亲如此难为自己的妻子,袁文绍不知道吗?就像盛明兰说的:“姐夫自然知道姐姐度日艰难,但他认为千依百顺他的母亲更重要。三妻四妾的男人,佯装家宅和睦,并非他们不知道妻子在伤心,不过是自己的风流快活胜过妻子的悲伤罢了。”

盛如兰也有一个想要搜刮她银子,还偏心眼的婆婆。但是,因为文炎敬的拎得清,盛如兰很少受罪。可袁文绍,一直到他的母亲伤害到了他的儿女,他也仅仅是愤怒地发落了小妾,却从未想过要如何保护自己的妻子。若非盛明兰出了“馊主意”,那么盛华兰的苦日子,依旧是没有头的。袁文绍,是真的孝顺吗?我曾经专门研究过愚孝男的心理。愚孝男并不是真的孝顺,而是极度的自私。他们的孝顺,大多是慷他人之慨,真正涉及到了他们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他们未必有他们标榜的那么孝顺。

在读《知否》原著袁文绍这一部分的时候,我特意找了袁文绍有关的部分反复读。袁文绍在他母亲要盛华兰的庄子给他妹妹做陪嫁的时候,他是反抗过他母亲的。他反抗的理由是什么?并不是那是盛华兰的嫁妆,他心疼自己的妻子,想要维护妻子的利益。而是“母亲,旁的也就罢了,你开口就要华兰的陪嫁庄子,那在京郊足有十几亩良田,况且如今盛家正在近旁,这田地若有变动,当他们不知道吗?你叫儿子以后如何在岳家抬起头来?”说什么孝顺至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自然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一旦涉及到了自己的名声,这“孝”便是可以不要的。

袁文绍,人到中年,被母亲冷了心,被妻子暖了心,改邪归正了。盛明兰出了馊主意,给盛华兰的公公纳了张姨娘。盛华兰的婆婆终于分出了一部分的力气,去开展妻妾斗争,而非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刻薄小儿媳妇身上。而袁文绍也在盛华兰的“感化”下,幡然醒悟:“爹娘是兄弟姐妹的,兄弟是各有家小的,只有妻子和孩子们,才是真的为他一人的。”我把“感化”这个词拎出来,实在是我觉得盛华兰用十年的时间去感化一个愚孝男十分不值得,并且风险极大。

如果袁文绍一直没有幡然醒悟怎么办呢?如果盛华兰的娘家没有一下子显赫起来怎么办呢?如果盛华兰的儿子实哥,因为她婆婆的慢待,彻底瞎了一只眼怎么办?又或者,盛明兰没有出那个“馊主意”,那么盛华兰的这辈子该多痛苦。盛明兰这样看待盛华兰的胜利:“在这段漫长的斗争史中,华兰女士不屈不挠,始终如一,并且始终不曾心理变态,最终战胜了邪恶婆婆,实在是可歌可泣。”可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有盛华兰的参与,还有整个盛家的参与。盛家老太太把得力的丫鬟翠婵给盛华兰做了陪嫁,她还寻了贺家老太太,这才让盛华兰生下了嫡子。盛紘在盛家搬到京城之后,也是多次跟盛华兰的公公沟通,希望他们袁家不要慢待了自己的女儿。

而盛明兰更是献计献策,才让长姐盛华兰有了喘息之机。盛华兰熬了十年,这十年,她都没有心理变态,她这样感谢盛家老太太送给自己的翠婵:“幸亏出嫁前,老太太把你给了我,最艰难的那阵子,有你日日给我鼓劲宽慰,我才熬过来了。”袁文绍人到中年,在妻子的感化下,改邪归正了。可是,有几个女人能如同天之骄女盛华兰,能摊上如此好的娘家,如此好的祖母,自己还有如此好的手腕。可若没有这一切,盛华兰就可能一辈子无子,一辈子被婆婆刻薄,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十年,她即使没有熬死,也早就成了凋零的黄花,只剩凄苦。

袁文绍这样的愚孝男,该不该等,值不值得嫁?我庆幸我们生在了现代,我们不用遵守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遇到了糟心的婚姻,可以及时止损。如果我们真的在现实生活遭遇了袁文绍这样的愚孝男,那么去做两件事:其一,学盛华兰不断地拉拢丈夫,让丈夫改变。我不想把愚孝男一棍子打死,实在是他们的愚孝,大多数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因为缺爱,极度渴望爱,于是想要通过愚孝得到父母更多的认可。我们真的遇到了这种愚孝男,可以跟他们沟通,告诉他们,这种愚孝,不仅伤及妻儿的利益,还会纵容坏了自己的母亲。一旦婆媳不和,受损的不仅仅是儿媳妇,还有晚年的婆婆。

其二,如果劝诫无效,并且他已经严重伤害到了你和孩子的利益,那么及时止损。读《知否》原著,我很大的一个感触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不管是盛如兰,还是盛华兰,包括盛明兰,她们在婆家的好日子,都跟娘家的靠谱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愚孝男,劝阻无效,外无给力的娘家,内自己的心理素质也不好,那么及时止损。最重要的不是止损,而是及时。因为一旦有了孩子,这件事就会变得艰难。真心建议,未婚男女在结婚前,多相处一段时间。你至少要知道,你嫁的男人如何,你的婆家如何,你再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0
我认为是不应该等的,因为人的一辈子是非常短的,如果你的前半辈子过得非常不幸福,就算后面有了一些改变,也是非常委屈的。
第2个回答  2021-01-18
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我不会等他成熟。女人的宝贵时光就这几年,我不想浪费我的时间去等一个还没有长大的人。
第3个回答  2021-01-17
我觉得该,毕竟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下,即使不等又该怎么办呢,还不如想办法把他的心收回来,让他明白老婆的重要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