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客服冒充医生,靠“讲故事”揽客,是否存在欺诈患者的行为?

如题所述

  最近有记者去暗访了男科医院,通过网络上给出的广告,记者在网上聊天,就已经和男科医院的医生聊过天,而且通过这所男科医院的男科医生介绍,记者来到了这家男科医院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这名记者的身体并没有任何的大问题,但是在男科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证明记者的身体出了很大的问题,而且医生介绍这名记者应该去做一项非常重大的手术。

  但是在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的男科门诊,记者的检查报告却显示,各项指标都正常,而且医生也表示男科医院的检查没有任何的意义。

  网络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男科医院的广告,但是由于很多上网的患者没有专业的分辨能力,这也就导致了会有很多的受害者前往这家男科医院就诊,受害者去男科医院检查,发现自己身患疾病的同时都会心神不宁,这样的情况下,更容易陷入这些男科医院的圈钱套路,而我们国家对这些男科诊疗规范并没有一个很强硬的监管力度。

  而让很多网友感到非常纳闷的是,这样医德有问题的意愿,居然能在网站的广告链接里出现,网络上还有很多医生,每天24小时在线,给网络上的患者提供免费的咨询,就是这样免费的咨询会给很多的患者造成心理恐慌,而患者也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极大的怀疑。

  等到患者去到医院进行具体的检查之后,因为这些过度的检查项目,患者也会潜意识觉得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从而接受医生给的建议,进行一次无创手术。而像这样男科医院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欺诈客户的,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7

在这个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无法预料对面到底是谁,也不知道他们从事的工作,或者说的话是否真实可靠,网络客服冒充医生靠讲故事揽客,这肯定是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在这个时候作为消费的人应该理智听取,适当的辨别,当人也可以为自己维权。

目前网络上主要还存在以下的欺诈办法,我们应该多留意。

1、冒充公检法、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部门电话,以事主电话欠费、查收法院传票、包裹单等借口诱骗事主回电咨询,然后以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户涉嫌洗钱、毒品犯罪或需要调查等为由,要求事主将银行存款转至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审查为由实施诈骗。

2、利用网络通讯等即时文字、视频聊天工具,通过植入木马或者病毒事先盗取事主个人信息和视频片段,然后冒充事主本人向网络好友借钱的手段诈骗。

3、以手机通话中故意让事主“猜猜我是谁”套取信任,然后冒充熟人、好友谎称在外地出事或嫖娼被公安机关抓获急需用钱交纳罚款的方式诈骗事主钱财。

4、通过非法手段事先获取事主资料,然后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或者短信冒充车管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以“办理汽车、摩托车、农用车购置税或者教育退费”为名诈骗。

5、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和银行客服短信提醒,以“事主银行卡扣除年费或在外地巨额消费、透支”等为由诱骗回电咨询,然后以事主银行卡信息泄露需要开设安全账户服务实施诈骗。

6、利用博客、论坛、游戏、邮箱等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然后以交纳税金、手续费等借口诈骗。

7、利用短信、电话、网页等发布、提供所谓内部信息,可以短期暴利的六合彩博彩信息、股票“内幕交易信息”等为诱饵的诈骗。

8、以短信形式向手机用户发送低息免担保贷款信息,然后利用事主急需流转资金的心理进行诈骗。

9、采取网络钓鱼手段,发布虚假购物、票务等网页,以低价引诱事主网上购买,然后利用虚假网络支付平台等手段划转事主网上银行账户资金进行诈骗。

10、利用手机短信向手机用户发送提供低价毒品、违禁物品、招嫖以及二手车交易等违法信息,然后要求事主先交纳保证金、手续费等为由从中诈骗。

11、拨打电话虚构绑架事主家人或者以短信冒充黑恶人员敲诈的诈骗。

12、发送短信以高薪招聘、招工甚至征婚为幌子,然后要求向指定账户汇入保证金、培训、服装等费用进行诈骗。

在这个时代虽然网络发达,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防范,不要亲易泄露自己的隐私。

第2个回答  2021-03-17
是存在欺诈患者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惩治。
第3个回答  2021-03-17
网络客服冒充医生,靠“讲故事”揽客,这个是明显的斯诈患者的行为。
网络客服是企业网上服务顾客的人员,主要的工作是解决顾客的凝难问题,而不是冒充医生去欺骗顾客,招揽业务。
医生是有医生职业证的,经过学习培训,考核的医学专业技术,这样才能为病人介绍药物,开处方药的。
客服没有这样的证书,也不通过学习,更加没有这样的资格。
客服这样的行为,有欺诈患者的行为,应该是向药监投诉他们,让有关部门去处罚他们。
第4个回答  2021-03-17
是存在欺诈患者的行为,医生本来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不应该靠这个来博取人们的信任,患者也应该到正规的网站去咨询,不要上当受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