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疙瘩什么样子

如题所述

俗称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

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

扩展资料:

通常情况下,若想病情早点好,以下这4种食物最好少吃点。

1、海鲜

提到海鲜,很多人都会口水直流。但是得了荨麻疹的人一定要注意,最好别吃海鲜,比如海鱼、海虾、螃蟹、章鱼、牡蛎等。由于海鲜所含的蛋白质较多,容易诱发荨麻疹和加重病情。因此荨麻疹患者进食海鲜,很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的症状,若是拖延不送医,可能会导致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是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因此,荨麻疹患者最好不要吃海鲜。

2、辛辣食物

生活中有不少辛辣食物,比如辣椒、胡椒、大蒜、大葱、生姜等。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应该尽量远离这些辛辣食物。一旦这些食物进入体内,很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功能,从而增加过敏的风险,加重病情。

3、奶制品

荨麻疹患者最好远离奶制品,比如牛奶、奶酪、奶粉等,这些食物是动物蛋白性食物,也容易引发过敏,导致出现荨麻疹症状和加重病情。

4、酒类

在临床,不少荨麻疹患者就是因为喝酒才患病的。因此,得了荨麻疹,就应该远离含有酒精的酒类食物,比如白酒、啤酒、葡萄酒、米酒等。这些酒类食物都会加重荨麻疹的病情,尤其是搭配海鲜,更加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荨麻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俗称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荨麻疹,还有以下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
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
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12小时。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伏期。
4.胆碱能性荨麻疹
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惟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
5.寒冷性荨麻疹
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受冷后半小时到4小时发生迟发反应,皮疹是不痒的风团,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围绕以苍白晕,皮疹持续24~48小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后者较为常见,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之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发生瘙痒性的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
6.日光性荨麻疹
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
7.接触性荨麻疹
其特点是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发生风团和红斑。可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2类。非免疫性是由于原发性刺激物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而引起,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发病,不须物质致敏。而免疫性属Ⅰ型变态反应,可检出特异性IgE抗体。
另外,还有热荨麻疹、运动性荨麻疹、震颤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电流性荨麻疹等更少见的类型的荨麻疹等。

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上出现风团样皮疹,即可确诊。诊断一般不困难,但引起荨麻疹的原因比较复杂,确定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难,因此,必须通过详细采取病史,详细体格检查,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尽可能的明确荨麻疹的原因。
1.一般治疗
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 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2)避免诱发因素 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2.药物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 ①H受体拮抗剂 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②多塞平 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2)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 ①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为 β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②酮替酚 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③色甘酸钠 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作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强疗效。 ④曲尼司特 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3)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静脉滴注或口服,应避免长期应用。常用药物如下:①泼尼松;②曲安西龙;③地塞米松;④得宝松。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
(4)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副反应发生率高,一般不推荐用于荨麻疹的治疗。
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等,常与抗组胺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可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16
“荨麻疹太难受了,浑身起满红疹,巨痒难忍,还反反复复好几年,吃药也不管用,真是拿它没办法了。”相信得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超级难缠又痛苦的病,最痛苦的就是奇痒无比的「痒」。
引发荨麻疹的因素
1、精神因素:由于人的精神紧张可能会引起体内的一种叫乙酰胆碱的物质释放,此种物质会导致血管扩张,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清渗出,进而形成该病,这也是荨麻疹的常见原因之一。

2、物理因素:由过冷或过热、日光强射、摩擦震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荨麻疹。比如寒冷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等。

3、病毒感染:由细菌、真菌、病原体等各种感染也都是导致荨麻疹的常见原因。例如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常常会改变机体的反应性,进而引起该类疾病。

4、动植物因素:近年来,由环境以及动物或植物引起的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同时,“荨麻”这类植物也是导致接触性荨麻疹的一大原因。

5、其它原因:该病的发病原因还有可能是遗传因素、气候因素、以及生活环境和化纤类的衣物、或者使用消毒剂等物品处理过的衣物,也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如何正确治疗

1、仔细观察过敏原

接触过敏原会使荨麻疹的病情加重或者是复发的,如虾、运动的羽毛、鱼、蟹、细菌、蘑菇、花粉、寄生虫等都有可能是过敏源,所以找到确切的过敏源之后远离它,从根本上对于荨麻疹进行控制,或者是去正规的医院做过敏源的检查,查清后避免接触过敏原。

2、对症治疗

可以选用抗组胺药物,第一代如扑尔敏,第二代的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都很常用,药效可持续24小时,一天服用一次即可,一般服用后半小时症状就能明显改善,但是不易长期使用。

3、调节免疫,改善过敏体质

荨麻疹免疫机理:人体的免疫细胞可分为Th1和Th2,当过敏原与身体接触时,免疫耐受功能异常,导致Th2细胞过度活化,过敏抗体IgE分泌增加,致使下游免疫细胞产生大量细胞激素如组胺、白三烯等,从而出现过敏现象如荨麻疹。
研究发现:如果肠道内有足够的抗过敏益生菌,就能够刺激肠道壁上的树突状细胞分泌白介素-12(IL-12),就能够针对过敏上游源头透过对免疫辅助T细胞的调控,通过增进Th1型免疫反应,降低IgE从而降低反应过度的Th2免疫反应的方法达到有效缓解荨麻疹,改善过敏体质,提高机体抗过敏免疫能力。

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具有刺激和调节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的功能,能够降低血清中的IgE抗体,通过增强TH1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所含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至核内而释放大量细胞激素,属于先天免疫的一个环节, 能够增进人体抗过敏的能力。尤其是对于荨麻疹患者,因长期靠抗过敏药物或激素吸入来控制荨麻疹的发作,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会慢慢的显现出来,因此,荨麻疹患者应越早补充欣、敏、康益生菌,调整过敏体质,抑制有害菌增长,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改善体内环境和吸收功能。

三、做好日常预防

1、不要去抓挠

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2、减少外界刺激

过高的温度或太阳中紫外线的辐射会刺激受影响皮肤,从而导致病情加重。荨麻疹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防晒,寒冷时注意适当增加衣物,防止感冒和荨麻疹恶化。

3、合理饮食

饮食要远离过敏性物质,发现后及时记录规避,荤素搭配,间隔进食粗粮,提高人体免疫力。

4、心理调节

由于许多荨麻疹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容易对治疗丧失信心,造成烦恼、郁闷等不良情绪,进而又加重病情和影响疗效。
第3个回答  2015-04-08
风疹吗?就是荨麻疹的,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的出现给人们的肌肤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现象,为此出现荨麻疹的症状务必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的严重性,从而增加治疗难度。
不见得遇风,遇冷遇热都会起,一抓一片很痒,开始小米粒大越弄越大。
第4个回答  2021-04-02
荨麻疹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也就是俗称的皮肤过敏。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不少人会反复复发,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荨麻疹的诱因

  1、食物:无论动物性食物,如鱼、虾、蟹、鸡蛋、牛羊肉、奶制品等,还是植物性食物,如蘑菇、蚕豆、番茄等均可引起荨麻疹,但以动物性食物和奶制品诱发荨麻疹为多。食物中的添加剂,如孩子们常爱吃的冷饮、汽水、雪糕、糕点、巧克力等视频,因其广泛有食物添加剂,常识慢性荨麻疹的不可忽视的诱因。

  2、药物:约有14%的药物性皮炎表现为荨麻疹,可见药物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原因。

  3、感染:各种感染,常合并荨麻疹,如中耳炎、脓皮病、牙疼、齿脓肿,上感、咽炎、肝炎、寄生虫病,胃肠炎等使常见的诱发因素。

  4、理化因素:如寒冷、日晒、挤压、摩擦、搔抓和潮湿等常常引起荨麻疹。

  得了荨麻疹怎么办?

  西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基本上采用对症疗法与饮食疗法。前者是去除病因并设法解决止痒,后者则是禁忌某些食物,还有很多荨麻疹患儿在治疗的时候,会选择用激素进行治疗。我们不可否认激素在治疗的时候确实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长期的使用激素治疗荨麻疹会对宝宝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提醒家长们,在治疗荨麻疹最好不要使用激素类药物及外用药,虽然见效快,止痒明显,但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会导致药物性依赖,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得荨麻疹而且对你过敏的东西他们不过敏呢?其实荨麻疹本身也是一种过敏,过敏是身体对一种或多种物质的不正常反应,而这些物质对大多数人是无害的,出现过敏的人体内产生了过多的一种特殊的抗体——免疫球蛋白E(lge),是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对外来物质识别不清造成的过度防御反应。荨麻疹患者的根本病因就是患者体质问题及免疫球蛋白(IGE)分泌失衡,其后果就是IGE值高。我们在治疗中就要从根本着手降低IGE值,平衡免疫球蛋白。

  如何降低IGE值平衡免疫球蛋白,关于过敏性指出:欣敏康益生菌辅助疗法是通过与肠道中一类特殊的细胞接触,激活细胞产生串联生理反应,最终能实现人体血液中抗体免疫球蛋白IgE降低,调节过敏体质,欣敏康益生菌服用后定值于肠道黏膜,促进干扰素(IFN—y)分泌量,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抑制免疫球蛋白IgE,改善TH2免疫反应过度的过敏现象。减少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的生成;调节过敏体质,抑制过敏反应,防止过敏的再次复发;调节免疫系统,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今天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出现过敏现象的却越来越多,这与我们的体质变化、免疫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当身体的消化功能不完善,食物当中的某些营养成分不能完全分解、消化、吸收利用,而情绪、压力、错误的生活方式让身体里的维生素、矿物质大量损耗,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不良情绪产生的自由基过多。这个时候过敏情况就很容易出现了。所以说,过敏不是食物的错,不是环境的错,而是我们体质的不同,我们的免疫球蛋白分泌是否平衡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