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灭佛的皇帝有哪几位?

如题所述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1、北魏太武帝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谦之献上道书,但当时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

太武帝又在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太平真君,并亲受符箓,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

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侯庄乡故城村)起义,有众十余万人。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2、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视儒学。天和二年(567年)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国库收入骤减,还俗沙门改宗道教的卫元嵩上书请删寺减僧,此论深合帝心。

武帝为制造舆论,从天和至建德年间(566年-578年),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辩论儒释道三教先后;甄鸾、道安等屡上书驳斥道教,纷纭不息。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门、道士,亲讲《礼记》,欲以儒术治天下。

建德三年五月始议禁佛,诏僧人、道人大集京师,斥佛教不净,下诏禁佛道二教:经像悉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当年六月,设置通道观,选佛、道名士120人,普着衣冠,为“通道观学士”,并置官吏统管。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周武帝入邺城,在原齐境内推行禁佛之令,沙门慧远与帝争论不果。

禁佛后,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

3、唐武宗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

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会昌年间又因讨伐泽潞,财政急需,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从会昌二年(842年)开始渐进地进行毁佛,在会昌五年(845年)达到高潮,于会昌六年(846年)武宗死后终止。

在毁佛同时,景教和祆教也受到波及。但由于当时地方上藩镇割据,唐中央命令因而不能完全贯彻,如河北三镇就没有执行;有的地方执行命令不力,各地毁佛规模不一。佛教徒称这次毁佛运动为“会昌法难”。

4、后周世宗

后周时期由于佛教寺院僧尼构成了国家财政上的负担,世宗下诏禁止私自出家;订立严苛的出家条件,并规定必须在国家公认的戒坛受戒,否则无效;

不许创建寺院或兰若,违反的僧尼,课以严刑;未受敕额的寺院,一律废毁;民间的佛像、铜器,限五十日内交由官司铸钱,如果私藏五斤以上的,一律处死。总计,废毁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大量的佛像及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通钱,世称一宗法难。

扩展资料:

皇帝资料:

1、北魏太武帝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bì]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号始光。 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

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善用骑兵,轻骑奔袭,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攻取刘宋河南重镇,统一中国北方。向北,远逐柔然。

向南,“饮马长江” 。作战鸷勇骁强,受到敌方的敬畏,被刘宋称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超越冒顿和檀石槐。

在休战期间,他常常抚恤孤儿和老人,体察民间疾苦,劝课农桑,减轻赋税,休养生息,偃武修文。

广召汉族士人,重用了汉臣崔浩、高允等人,改革官制,整肃吏治,抑退奸吏,提拔忠良,显著促进了北魏官民之间和睦相处。他又宣传礼义,崇尚儒学,推动了鲜卑民族汉化发展。

恪守节俭,奖赏慷慨。每逢作战,不畏艰险。料敌于先,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但是,在执政末期,诛戮过多,因此后悔。

正平二年(452年),为中常侍宗爱所弑,时年四十五,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2、北周武帝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汉化的鲜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乡(今陕西大荔)。

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周闵帝宇文觉继位时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今陕西大荔)。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

建德元年(572年)终于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并开始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准备兼并北齐。

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复领兵七路攻齐。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军乘胜围邺,一举攻陷,俘北齐后主父子,灭北齐。

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传位长子宇文赟。

3、唐武宗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原名李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0-846年在位),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

性情沉毅,雄谋勇断。初封颍王,拜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病重,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废黜皇太子李成美,拥立李瀍为皇太弟。

唐文宗去世后,李瀍即位为帝,年号会昌。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积弊,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

会昌三年(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后,从子刘稹企图袭位割据。唐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最终刘稹遇害,叛乱平息。

会昌五年(845年),鉴于寺院经济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下令拆毁佛寺,派出御史分道督察,没收大量寺众土地,成为毁佛运动的“三武一宗”之一,从而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

在位期间,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唐武宗信仰道教,服食长生丹药。会昌六年(846年),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三十二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4、后周世宗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郭威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沉重寡言。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

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周世宗心怀统一大志,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武灭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拓跋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宇文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由朝庭严厉限制佛教活动.从毁像.破庙.焚经.令还俗.收寺产.乃至对僧人处以极刑等等. 第一次灭佛的背景.晋朝以来在朝庭的提倡下.佛教超大膨胀.寺庙里有他们的法律--僧律,有自己的武装组织--僧兵,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寺产,僧人不交捐纳税不服兵役也不出劳役,俗人犯了罪.逃入寺庙中削发为僧.政府就奈何不得他了.寺庙成了无数个国中之国. 从北齐始.皇家崇佛.全国有寺庙四万所.僧尼三百万人.占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还多.如此状况使朝庭财税大量流失.征集兵员.征用劳役人员也成了问题.佛教也开始走向自己的反面. 第一次大规模的灭法发生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二月(公元 4 4 6 年)长安发生兵变.太武领兵亲征.部队在长安不远的地方驻营.附近有个佛寺.兵士们没事时.到寺里看玩.发现寺里有很多刀枪甲盾.回来就给他们的头头讲.这头头去看了确实如此.于是报到一个叫崔浩的官员那里.崔浩上报太武帝.太武下令搜查.这一搜可不得了.搜出了大量武器.和长安叛军的往来信件等.更有甚者是还搜出多个暗藏在密室中.供僧人淫乐的年青妇女.太武帝大怒.下令:毁长安一切佛像胡经.凡暗藏武器淫乐妇女的.无论老少一律活埋击杀.其余罚为奴.并召令四方用长安之法.自此魏境寺不复存.由于太子南安王的保护.有些沙门得以逃走.只留下一条性命. 太武灭法不久.正当壮年的太武突然病故.反对灭法的人找到了借口.说是灭法而得罪了菩萨.故遭此报应.大家把这股恶气发泄在那个替罪羊崔浩身上.说是他蛊惑皇上灭法.罪该万死.结果灭族.佛教在魏境也得以死后复生. 第一次灭佛不到一百年.佛教又超常规发展.到了南北朝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当政时期(公元 5 6 1 年至 5 7 8 年在位).周武帝灭北齐后.召五百大僧人入宫.宣布废佛.令僧尼还俗.并允许辩论.有叫慧远的僧人与武帝辩论.最后慧远词穷理屈.只能拿出所谓的阿鼻地狱(佛经中描述的极为残暴的地狱)相威协.武帝灭佛意坚决.回答说.只要百姓得乐.我也愿意受地狱之苦.这次灭法只毁像破塔烧经.令僧尼还俗.不杀僧人.共还俗僧人 300 万人.退寺院 4 万座.这是历史上的第二次灭法. 唐太宗李世民倡道教.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两口子都崇佛.玄宗李隆基也崇佛.按照佛教的教规.他不能和杨玉环同床共枕的.为了搞到杨玉环才改信道教.封杨玉环为太真人.大家熟知的唐朝的安史之乱发.太子李亨自登帝位.称肃宗.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的军事打击.和安禄山内部争斗两个原因的作用下.安史之乱得以平息.可是这个肃宗皇帝始终认为是他手下一个叫不空的僧人念经.求得佛祖的保佑.才使得这场大乱平息.真是莫名其妙. 后来的宪宗皇帝李纯竟然在皇宫中迎佛骨.有名的大文学家韩愈.因为上书反对迎佛骨进宫.结果被削职发配到岭南的潮州.途中写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千古传诵名句. 公元840 年唐武宗李炎即位.这个人坚信道教.偏偏不信佛.在位时多次下令抬高道教地位.限制佛教活动.显德二年四月(公元 845 年)下诏陈佛教之弊.毁寺还俗僧尼.收寺产良田.凡欲出家的需有家长之命.惟两京.大名.京兆.青州可设戒坛.禁僧俗舍身.断手足.炼指.挂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令两京及诸州每岁造僧帐.有死亡归俗皆随时开落.是岁天下寺院仅存 2694 所.废 30336 所.留僧 42444 人.尼 18756 人. 第四次灭佛发生在公元 955 年.这时历史已经发展到了五代十国的后周.后周世宗柴荣在位.这年的五月.世宗下诏:恶僧尼耗硕天下.非敕额者悉废之.上都.东都两街各二寺.每留僧 30 人.天下节度使.观察使治所.及同州.华州.商州.汝州各留一寺.列三等.上留僧 20 人.中留 10 人.下留 5 人.余僧.尼.大秦穆护.妖僧皆勒归俗.寺非留者.令立毁撤.遣御史分道督之.财货田产并没官.寺材以茸公廨驿舍.铜像钟磬以铸钱.还俗僧尼 261000 人.收寺院奴婢 15 万人. 这四个灭佛的皇帝中.有三个皇帝的帝号带武字.另外一个皇帝是周世宗.史家将这四件事联系在一起.称[三武一宗灭法". 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后来有些僧人创立了丛林制度.僧人不再以化缘为生活主要来源.寺庙开田种地自给自足.过去啥事不干的和尚们.也卷起僧袍下地干活.渐渐缓和了寺庙与政府的矛盾.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灭佛的事. 唐中期以后.历朝都严格控制僧尼数量.凡剃度出家都得政府批准.得拿钱向州县政府购买度牍.才是合法的专业神职人
采纳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8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更是传播广泛,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大规模的铲灭佛教的运动,最著名的是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之灭佛、唐代武帝之灭佛、后周世宗之灭佛。
第3个回答  2014-04-27
北魏太武帝、被周武帝、唐武宗(三武灭佛) 后周世宗 统称为:三武一宗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4个回答  2014-04-27
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