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片球面和非球面有什么区别?戴非球面换戴球面有什么不良反应吗?

或者戴球面换回非球面眼睛会不会有什么反应?

1 非球面镜片的设计原理 当前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从业人员,只要对非球面镜片稍有了解,几乎都会提及“平”和“薄”这两个优点,部分商家甚至以“纯平电视”来解释非球面镜片的“平”。事实上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非球面镜片的宣传资料从急功近利的角度出发而进行的炒作,在某种程度上严重误导了部分人对“平”这一概念的理解。非球面镜片的“平”实际上并非所说的那样简单。 非球面镜片的“平”实际上是指镜片前表面(即所谓的“基弯”“Base curve”)中心顶点弯度可以相对于同光度球面镜片变平而不影响边缘光学性能,实质上只有前弯较弯的老花单非球面镜片边缘的弧度才是相对于中间变平,前弯较平的近视单非镜片其边缘的弧度相对于同基弯同光度的球面镜片不是变平反而是变弯。 对于非球面镜片“平”这一概念的理解涉及了非球面镜片诞生的根本原因:通过镜片的非球面化来改善基弯(即镜片前表面的中心弯度)较平的球面镜片的边缘光学性能,使其达到或接近所谓的“最佳形式球面镜片”(通过增大前后表面中心弯度来达到最佳光学性能的球面镜片)。以一片-6.00D的近视镜片为例:其最佳形式球面的前后弯度配置应该分别是4.32D和-10.32D。问题是这样虽然取得了很好的光学性能,但镜片形状就会变得又弯又厚,外观效果很差,且不利于装框。如果我们把该镜片的前后弯配置改成-0.50D和-6.50D(实际上有不少厂家的球面镜已经这样做了),也可以取得同样的度数效果且外观大大改善,但此时镜片的边缘光学性能明显下降,配戴者在眼球斜向视物时将会出现物像模糊的情况,从而会产生不舒适感。为弥补这一缺陷,非球面镜片应运而生。一片前后弯配置为-0.50D和-6.50D的非球面镜片可以说既满足了美观的外型效果,又改善了镜片的边缘光学性能。如图1所示:相对于同基弯同光度的球面镜片,近视单非镜片边缘的弧度在逐渐变弯而不是变平。 在一些非球面眼镜片介绍资料里,“薄”和“视物网格变形”是最重要的优点。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是种误解。如上所说,非球面镜片最初诞生的原因是为了改善前后弯配置较平的球面镜片的边缘光学性能。 所谓的球面镜边缘光学性能缺陷从眼视光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斜像散(Oblique Astigmatism,简称OA)、度差(Mean Power Error,简称MOE)和畸变(Distortion),上述缺陷主要导致转动眼球时的边缘斜向视物时会产生模糊感。介绍以上相关概念的论文已经很多,本文不再详细论述。 此处要强调的是如图1所示,从面型设计上改善边缘光学性能的目的带来了镜片变轻变薄(近视镜边缘变薄,而老花镜片是中间变薄)的附加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对于设计出发点还是实际应用来说,“薄”虽然是非球面镜片的重要优点之一,但并非是最根本的优点。实际上这一优点主要体现在高光度镜片上,而对于低光度镜片而言,非球面镜片带来的轻薄效果是有限的。此时非球面镜片的最突出优点毫无疑问只有一个:眼球通过镜片边缘斜向视物的清晰度优于球面镜片。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光度较低或很高的这部分人)对球面镜片的边缘光学性能缺陷并不敏感,非球面镜片的最大优越性在初次佩戴时感觉并不明显,这个原因比较复杂。有时是因为人眼的调整适应能力,购买非球面镜片的消费者往往有一定度数,也就是说之前有戴球面眼镜史并且适应了,这时候已经习惯了转头去看旁边而不是转动眼球,这有可能会导致对非球面镜优点的体会不明显。低光度球面镜片的光学性能与非球面相对差异较小,也可能导致效果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非球面镜片毫无疑问有改善视觉的效果,更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当前市场上所谓的非球面镜片其实绝大部分是传统的单非球面镜片,即将非球面做在镜片的第一面。此类非球面镜片适合使用模具进行大批量生产。此外还有内非球面镜片和双面非球面镜片,内非球面镜片顾名思义,是将非球面面型做在镜片的内表面,双非球面则是指镜片的两面均为非球面设计从而达到比单面非球面更为优化的效果。这两类镜片目前因为非球面B模具价格昂贵且生产有一定难度,大多采用自由曲面车房技术进行生产,即用球面或非球面前模具压制出半成品后,再使用专门的特种镜片专用自由曲面CNC单点车床直接磨削镜片,此类镜片加工成本昂贵,目前国际上达到标准的产品也不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3

镜片球面和非球面的区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