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剿灭少林?

简述一下这段历史

这个是谣传。

少林武术进入清代以后,出现了一个和明朝时期截然不同的倾向,也就是说,清朝政府从来没有用过少林僧人。

第二,根据史料,官示各方面的文献可以看到,清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从来没有过焚烧少林寺的历史记载,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在康熙四十三年,康熙皇帝给少林寺亲笔题写了“少林寺”三个字,今天少林寺门上的三个字就是康熙皇帝亲笔所书。

到了雍正十三年,朝廷责成地方官员全面负责整修少林寺。尽管从雍正、乾隆等对于少林僧人有着极高的防范意识,因为少林僧人和华北地区的民间教门、组织(如天地会)来往非常密切,防范之心非常高,但火烧少林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干过,而且还对它进行修缮。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元明清

元代初,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并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院。福裕和尚住持少林期间,创建了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僧徒云集至此演武礼佛。

嘉靖时期,日本倭寇袭扰中国沿海,少林僧侣抗倭有功,因此政府大规模修整寺院,少林寺还享有官府所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其后,少林僧人至少有六次被明朝政府征调,参与战事,并屡建功勋,所以朝廷又多次为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而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也得以确立。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皇帝亲书少林寺(原挂于天王殿,后移至山门)、宝树芳莲(原挂于大雄宝殿,后被火焚)二方匾额。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山门,重修千佛殿,少林寺这次大修缮和改建耗银达九千两。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写下众多诗词、匾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林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天下功夫出少林。北少林寺建于公元490年,在河南封登县的嵩山。南少林寺建于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却早已湮没。相传在福建建一少林分寺时,道广和尚嵩山少林祖庭见过昙宗方丈,昙宗送一首偈语让其在福建找一处同嵩山九顶莲花山相似的地方建一方南少林寺:一则示不忘祖庭;二则在沿海传播大乘禅宗。偈语是“傍海平盗日月久,九莲山下有宿头,南北少林同一寺,大乘禅在心中留”。为此,道广和尚回到福建就按照方丈偈语所说,同师兄弟们跑遍了沿海的山山水水,终于选准了莆田林山这座形似九顶莲花山的地方,并得到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恩准,传旨为其建起了南少林寺,让他们同嵩山少林寺一样养僧兵,参政事。

  另说,唐朝初年,少林十三棍僧中的道广、僧满、僧广三人带少林僧兵五百到福建平定海盗,他们在福建广度有情,收徒甚众,深受挽留。唐王李世民念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驾之功,恩准就地另建少林分寺。于是,莆田就有了一座与北少林相对的“南少林寺”。 在反清复明斗争中被清兵焚毁的南少林寺蒙尘近三百年后,其中心寺院”林泉院”遗址于1986-1988年国家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考古发掘最初发现一些石槽上刻有僧继言造和北宋英宗的年号,石槽是北宋时期的僧家用物。这座遗址地处莆田北部丘陵山地,隶属莆田县西天尾镇林山村。这一重大发现在1989年11月福建省武术协会莆田会上书面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年12月3日成立了莆田市南少林研究会,开始系统的有组织的研究。南少林寺,即泉山少林寺,位于海拔五百六十米高的莆田、永泰、仙游的戴云山东端,坐落于小盆地里,三面环山,西隔山间小溪与“弥勒图山”相望。它的后山有一个山包,山顶上分布着九堆天然的露出地面半截的花岗石,有的像盛开的莲花,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因而南少林寺也称为“九莲山少林寺”。这座著名禅寺,曾是我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几兴几废。明末清初,这里住着清色、清草、清芳、清为四武僧和五百僧众。他们以寺院为阵地,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康熙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于甲寅(1674)年,分兵莆田、永泰、仙游三路同时进攻南少林寺。少林寺僧众奋力抵抗,但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了。康熙为根除隐患,毅然纵火焚烧南少林寺,致使南少林寺成为废墟。

  火烧南少林尚是一桩历史悬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1
主要是和尚不生产没有任何经济效应,并且多,加上当时国库空虚,于是就从寺庙下手。香油钱,还有铜佛,黄铜青铜在当时仅次于黄金的金属。还有就是少林培养武装力量,就好像现在国家不会允许任何人带枪或者超过10厘米的管制刀具一样。
第3个回答  2008-07-21
反清复明
第4个回答  2008-07-21
因为我是皇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