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蜡丁是什么鱼

要土名
不是黄辣丁是黄蜡丁

  黄蜡丁学名是黄颡鱼。

  ……………………………………………………………………

  黄颡鱼

  http://www.shiliao.com.cn 2005-4-8 16:07:00

  黄颡鱼 一名黄颊鱼或黄纪(音轧)鱼,无鳞,长10余厘米, 青黄色,具褐色斑纹,口宽,下位,须四对,背鳍、胸鳍各具一硬刺,生活于江湖底层,中国各地均产。

  性味 甘、平,微毒。

  功用 利小便,消水肿,祛风、醒酒。

  [水气浮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黄颡鱼3尾,绿豆1小杯,大蒜头1个,水煮烂,去鱼,食豆,并喝其汤,不能用盐。

  [累痢溃烂]
  黄颡鱼1尾,剖去肠杂,纳入蓖麻子20粒,黄泥封固,放炭火中煅存性,去泥,研细末,以菜油调涂,一日2次,用前先以食盐水洗涤拭擦患处。(此方亦可用治下肢溃烂。)
  &&&&&&&&&&&&&&&&&&&&&&&&&&&&&&&&&&&&&&&&&&&&&&&&&&&&&&&&&&&&&&&&&&&&&&7
  基本信息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黄腊丁,央丝。英文名:Yellow cartfish 。

  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刺活动时能发声。脂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

  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白天潜伏于水体底层,夜间浮游至水上层觅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黄颡鱼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成鱼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颡鱼2龄达性成熟。每年5-7月,雄鱼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处(水深8-4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掘成一个小小的泥坑,即为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在巢里进行产卵受精。产卵活动多在气候由晴朗转变阴雨的夜间进行。雌鱼产过卵后即离巢觅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发育中的卵和仔鱼,直到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时为止(大约7-8天)。

  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黄颡鱼的种类颇多,常见种还有长须黄颡鱼(P.eupogon ,英文名:Shorthead catfish)、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 ,英文名:Darkbarbel catfish)、光泽黄颡鱼(P.nitidus ,英文名:Shining catfish)等。黄颡鱼类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始止。
  &&&&&&&&&&&&&&&&&&&&&&&&&&&&&&&&&&&&&&&&&&&&&&&&&&&&&&&&&&&&&&&&&&&&&7
  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黄颡鱼又称黄颊鱼、黄刺、盎公鱼、黄腊丁和黄骨鱼。常见近缘种有岔尾黄颡鱼和江黄颡鱼等。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觅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蛳等,偶尔也食水生植物。

  黄颡鱼冬季多居于深水中,钓季自春末至秋,以夏为上。钓黄颡鱼以自然水体为主。池塘中的黄颡鱼多系注水时随外水进入。

  因水质原因,池塘中的黄颡鱼多呈青绿色。钓黄颡鱼一般多以蚯蚓为饵,可选皮厚体壮的紫色蚓和红蚓装钩。人工饲养的大平2号蚯蚓体壁薄,不耐黄颡口里的细龄磨嚼。黄颡鱼的咬钩较鲶针平稳得多,尽管它的摄食方式也是吞,但动作的幅度小。在星漂上的反应常呈现一紧一松的节奏状,或较缓慢的斜向入水。黄颡鱼的流动速度不快,左右摇头晃尾,即使咬钩也改变了不摇头摆尾的习惯。它对饵的锲而不舍使色鱼人表现得异常沉着,可以耐着性子等待漂出现预期的反应。完全用不着注视漂和考虑扬竿的适当时机。

  由于口裂宽大和吞食不顾后果,黄颡鱼会将钩吞至咽部而造成摘钩困难,这种情况在钓黄颡鱼时是难免的。

  传统钩黄颡鱼方法一般多使用卧钩。"朝天钩"因钩柄较短不适宜用来挂蚯蚓,而更适用于挂螺蛳肉。用高灵敏悬坠钓法来对付黄颡鱼的笨拙,既显得多余,又不能正确瓜咬钩状况,更因双子线太细和柔软,极易被黄颡鱼呈锯齿状的胸鳍棘损坏和缠绕。现在常采用子孓钓和延绳张公钓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法。所谓子孓钓是用蚊子的子孓拌和谷糠灰,以两指指尖捏住钩柄尾部在谷糠中快速搅和,使不断卷曲的子孓附缠于钩尖和钩弯成团,这是钓黄颡鱼的绝招。所谓延绳张公钓是将专门用于插竿钓甲鱼的钩尖内折,制成延绳钓组,钩上挂蚯蚓为饵,顺河岸走向置于水深1米处的水底布成钩阵,常一次能钓获几十尾黄颡鱼。
  &&&&&&&&&&&&&&&&&&&&&&&&&&&&&&&&&&&&&&&&&&&&&&&&&&&&&&&&&&&&&&&&&&&&&&&&&&&&&&&
  更多请看:
  http://www.google.cn/search?aq=f&complete=1&hl=zh-CN&newwindow=1&client=opera&rls=zh-cn&q=%E9%BB%84%E9%A2%A1%E9%B1%BC&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黄蜡丁 即 黄颡鱼。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公灵、黄牯头、湖北利川区域叫黄角丁、黄辣丁、黄腊丁、黄骨聪、昂公鱼、葛格燕、黄骨鱼、黄丫头、黄鸭叫、黄沙古、翁公鱼、钢针、戈艾、吱戈艾、黄刺公、疙阿、疙阿丁、嘎牙子、昂刺鱼、黄牛、黄鳍鱼、三枪鱼、黄刺骨、黄牙鲠、王牙、黄嘎牙、刺疙疤鱼、刺黄股、黄蛟、汪丫鱼、毛泥鳅、黄骨鱼、弯丫、昂刺、锥子等,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第2个回答  2008-07-22
湖南叫黄刺骨,也有叫昂刺骨的
第3个回答  2008-07-22
黄辣丁本身就是土名!

黄辣丁是此地江水中土生土长的鱼儿,鱼体不大,遍体通黄,三五成群地巡游在岷江里。用它下菜味道之鲜,汤汁之美。非同寻常,一般10公分长短,鱼体无鳞,乍看似北方常见的泥鳅,仔细端详又很像津门近年鲜见的嘎鱼,腹部泛黄色,光滑晶亮。

黄辣丁学名黄颡鱼。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黄腊丁,央丝。英文名:Yellow cartfish 。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32323.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