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招魂 香草还生三户地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出自——长沙屈原祠的对联。

原文: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意思是楚姓虽然只有三户,可是亡秦的必然是楚姓。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

此联是清乾隆举人,曾任刑部右侍郎的秦赢所撰。联中巧妙地将屈原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问》),以及他用以自比的香草和至死不渝热爱的三户(楚)地连缀成联,以颂扬屈原的爱国之心和凭吊屈原的不幸遭遇。

扩展资料

屈原生平:

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次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

周显王四十年(前329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十分同情贫苦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文学成就: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

《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一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

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屈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1

出自——长沙屈原祠的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此联是清乾隆举人,曾任刑部右侍郎的秦赢所撰。联中巧妙地将屈原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问》),以及他用以自比的香草和至死不渝热爱的三户(楚)地连缀成联,以颂扬屈原的爱国之心和凭吊屈原的不幸遭遇。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意思是楚姓虽然只有三户,可是亡秦的必然是楚姓。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04
长沙屈原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作背景:
  这是为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对联中的精品,屈原不仅在诗词上独领风骚而且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赏析: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
  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4-05
  长沙屈原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作背景:
  这是为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对联中的精品,屈原不仅在诗词上独领风骚而且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赏析: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
  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