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室内设计做了一年多了,每天熬夜加班,很累。想转行找个作息时间正常点的,请问有人是从事软装这行的吗

做室内设计做了一年多了,每天熬夜加班,很累。想转行找个作息时间正常点的,请问有人是从事软装这行的吗?具体做些什么我也知道,想问下工资待遇是咋样的。。。。


在2007年开始随着中国房地产井喷式的发展,样板间,会所,酒店的刚性需求。带动了很多软装公司,设计公司,家居家饰产业的发展,在我见过许多原本是卖家具,卖饰品的公司纷纷开始做起了软装工程,甚至成立了软装公司




软装现在主要分为2类:

    一类是商业性质的;

    一类当然是私人家居性质的。

    商业性质:
    实际上经过了好些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简单的说下,无非设计咨询公司,或者设计工程公司。他们通常会收到整个商业项目打包的情况,也就是整个项目从设计、施工、到最后的现场装饰布置、气氛烘托,所有大大小小物件都要到位。那么无论如何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搞定所有环节,都会需要外援的,风格、定位、硬装这些就不说。单说家具、布艺、摆设、手工艺品、艺术品、古玩,可能都需要分派给下游的去搞定,然后自己抽取一些提成。

    那么这整个体系是怎么样运行的呢?其实结构也非常简单,咨询设计或工程公司拿项目,有关系的就能直接打包下来,也就是一层层分发外包的形式。而实际上发展到现在,这块做得比较早、先期资源比较好的,已经形成了内部的圈子,比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单家具这块都形成了联盟,有自己组织的沙龙,竞赛,有自己的联盟展厅,有798、草场地这种聚集场所,有些联盟也和一些国外的高端品牌、设计师搭上了线,相互支持。举例:自造社、acf联盟。平民大众无法理解的艺术性、文化性高端家具、超级贵的中式家具等等,很多就是走向了这些市场。

    稍微低端的也就是特色酒店、特色餐厅、特色民俗、高级酒店,举例杭州的蜜桃帮。

    再低端下来就是房地产的销售部、地产的样板房,当然,别墅、豪宅的有些做装修也会把软装也打包。

    整体来说,笔者认为高端的软装的模式不会有什么改变,只会继续这样保持,因为这种行业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而且会越来越成熟,从上到下都是封闭的体系,不再圈子里很难插进,只是最近受局势影响冷清了许多。高昂的价格是绝对的保持的,不贵就进不了体系。但不是贵就进得了体系,这需要他们共同得认同。有的已经完全区域奢侈品化,甚至超过奢侈品的概念,有些家具就是极少量的定制,完全不流入市场、也不批量化生产。这与互联网没有本质上的关系,只是方便他们自己内部联系、和资讯的反馈速度。

    再下来就到了平民百姓的软装了。
    倒是平民百姓的软装有些值得研究,这2年出现不少软装公司。我的同学、原同事就已经有好几个转入这行了。而且发展还可以。不过他们除了高端的软装不能涉及以外,能做的都做,百姓的做、一般商业沙龙、别墅等。

    重点说说百姓软装的发展
    百姓软装应该说是新生代回归家庭真实生活,重视生活内在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嗯,好像说得有点虚。这么说吧,实际就是有一部分人已经越来越重视和了解自己的生活,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为什么这么说了?如果说真正知道需要什么为什么还需要软装公司啊?自己买不就行呢?

    这要分2个方面来讲。先讲容易的。

    一是信息资料的掌握、和渠道的获得,因为家居并不是单一产品,涉及的品类众多,那么不光是对审美、质量、同品类的不同产品的把握普通消费者不可能了解得全面。就如,你知道你喜欢什么风格得手机,但是你不能自己组装一个手机,因为有几百个零件,每个零件市面有n多种型号。你不会懂。就酱!

    二是重点,真得是重点,重点到我有些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因为这其实涉及到我在做的事情,家具设计工作室。因为自己做这个,所以做为深刻的家具设计师,我有做深刻的思考。我理一下看如何整理。

    从市场的形成开始说起吧。软装最终的走向是去风格化,也就是形成个人的个性化、唯一性。(注意,我并不是指其中的某一样或者许多样家居产品是唯一的,我说的是这种挑选来的整体是相对唯一的,根据自身的爱好、习惯、文化、娱乐生活等等,综合性的体现你的生活生态的状态)。否则,就不需要软装公司的存在了,如果只是选定某种风格,那尽管去红星美凯龙等这种随便你选哪种风格,都是整套整套的。风格化,简单的说就是标识化,具有强烈的某种地域、时间符号。而现在一部分人已经有让家居环境回归成为生活载体的理念,而风格话如同标签一样是证明主体身份或价值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25
我感觉进入一行熟悉一行其实并不容易,贸然去还圈子换环境往往只会适得其反。你想想你曾经的付出和努力在新的环境基本就是重新开始了。你可以选择不出这个圈子,换成其他的公司或者岗位,随着你经验和能力日益提高,你的待遇和工作环境自然而然的应该提高,如果你的老板看不到,那么何妨去找一个能看到的老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15
熬个5年会好点
第3个回答  2014-10-25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