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接着来分析一下几个字眼 三升,注意这个三升可不是现在的三升,这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不细说了,大概也就一斤吧,和青蒿一握相比还是挺少的 再者,绞,这个动作是要把青蒿的汁水榨取出来,然后尽服之。 下面。具体回答一下问题 青蒿素是个倍半萜,不溶于水,。那为什么葛洪这么说呢?其实这句话的重点不再水浸上,而在绞这个字上,青蒿素高温容易破坏,不能水煎,所以绞出来,是低温操作避免高温。 青蒿素随着汁液流出,当然有效。。。所以个人认为不加水,直接绞也可以。
关于治疗疟疾,很多史料都有记载

按照网络流传的说法,屠呦呦是用乙醚萃取得到的青蒿素。

然后呢?然后没了……

要不题主会问呢,咋说到这就没了呢?

没办法,这就是某乎,出来黑中医就啥都不干了。

啥是萃取呢?

大概就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来分离物质吧。

比如说吧,a,b两种物质都溶于水,怎么从水中把a,b分离出来呢?

有人发现,a和b两种物质在乙醚中溶解度不同,而乙醚又不溶于水,于是乎,把乙醚倒入溶液中,溶液分成水层和乙醚层。

假设原溶液中a和b含量相同。放入乙醚后,水层中a含量0.8,b含量0.2;乙醚层a含量0.2,b含量0.8。这样a和b就分别到水和乙醚中了。用机械的方法把水和乙醚分离,一次萃取的操作就完成了。

实验室里大概就是这德性操作吧

不过,这里面还有问题:a中还有20%的b,b中还有20%的a。这不纯呀

怎么办?

办法很简单:再萃一次呗

再萃一次,乙醚里加水,水里加乙醚。于是乎,a里a的含量变成了0.8×0.8a=0.64a,0.2×0.2b=0.04b。(b里类推,不写了)此时a的浓度成了0.64/(0.64+0.04)×100%=94.1%,比之前的80%强多了吧。

精度还不够怎么办?如法炮制再来一次呗

有心人会发现,简单地多次萃取后,虽然纯度提高了,但含量在不断降低,几次后含量就与水无异了。所以,之前萃取的废液不能扔,还要倒回去再萃取。

总之,想要得到高纯度,操作其实挺复杂的。通常还要再用上精馏等后续操作。

工业上通常是连续萃取操作。连续操作的装置叫塔,连续萃取的装置叫萃取塔。

连续不断地萃取操作,最后流出的重液里基本都是重液溶解度高的东西,轻液里都是轻液溶解度高的东西。

有心人又会发现,这只是两种物质的简单混合。那物质多了怎么办?

具体到青蒿,里面多少种物质?不知道。怎么萃取出想要的物质呢?不知道。

其实办法也是有的。先用乙醚萃取得到乙醚溶解度最高的高纯度a,再把剩下的连续萃取得到溶解度第二高的高纯度b……这样不断地操作。然后每一种物质挨个实验。

据说,屠呦呦把青蒿里的物质按乙醚溶解度分成500份,然后挨个编号实验,在第100多号的试剂中发现了青蒿素。(具体的数字我忘了,差不多是这么个数吧 )

大概就是这样吧。其实后来其他人继续做了许多工作才逐渐把青蒿素搞清楚。发现这个东西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不是一句乙醚萃取就能说清楚的。即使单纯的乙醚萃取,也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意思是:青蒿一把,用2升水浸泡,搅碎过滤取汁液,全部喝下。
应该是民间药方。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17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文字表面理解,青蒿一握就是青蒿的量大概手抓起来的量,因为抓起来的动作像握手,大概的量就是一手抓起来的量。
绞取之,我猜测是一手抓起的青蒿,像绞干毛巾一样,把青蒿的汁水绞出来。
尽服之,猜测是绞出来的汁水尽快服下它。
以水二升渍,我猜测是放凉水两升。从现在的青蒿素提取,可以判断,为什么用水,我猜测水可以降温,因为青蒿素需要低温提取。
这些都是我们古人留下的文字,写的也不是很全面。所以我们现在研究生,博士做实验,都要把实验记录记得很详细。越详细越好,尤其是一些失败的实验一定要写详细,这样后代可以通过详细的文字和数据,猜测我们失败的原因,知道我们为什么失败,然后进一步实验,最后成功。
第3个回答  2015-10-10
青蒿一把,浸在二升水里,然后把青蒿绞汁,与所浸之水混合,全喝下
第4个回答  2019-04-28
青蒿一把,用二升水浸泡,取它的汁液,全部服用下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