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奏鸣曲(贝多芬) 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这首著名的#C小调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三十一岁时的作品,也是贝多芬最流行的钢琴奏鸣曲之一,是贝多芬最有独创性、最充满灵感、最感人的作品之一。在Op.22奏鸣曲中完成具有古典式均整感的奏鸣曲后,贝多芬对以前的奏鸣曲从未感到满足,于是继续朝新的方向出发。自海顿以来,维也纳的古典派奏鸣曲都是把重点放在第一乐章上,可是贝多芬在此曲中却把高潮改置于最后乐章,更引人注目,创作得非常成功。这首作品的产生时期正是贝多芬脱离海顿、莫扎特古典乐派影响的时期,也是贝多芬不堪耳疾之苦的时期。因此,作品个性表现和炽烈的热情在气质上充分地显露出贝多芬此时激动不安的感情。
这首奏鸣曲往往被称为《月光奏鸣曲》,其实,这个标题非出自贝多芬之笔,它既和音响上十分严峻、晦暗的柔板乐章完全不相称,也和清晰的小快板乐章以及急速、热情的末乐章不相称。由于这首曲子含有容易招来文学字面上的遐想要素,因而蜚声四起的各种独创的解释和牵强的传说也很多。实际上,“月光”一词的由来是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把这首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比作费尔伐里斯吉特湖上月色的夜景,根据他的创意,这首奏鸣曲被称为《月光》,从而被广泛流传。然而,却有许多人提出不同意见而反对这个名称,其中安·鲁宾斯坦坚决表示抗议,他写道“月光要求某种幻想的、凄凉的、沉思的、宁静的音乐形象,总而言之是温柔的光辉,而《#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中,第一个音符至最后一个音符都是悲剧性的(小调暗示了这一点)。因此,可以想象为乌云遮盖了天空,阴沉的内心感受。最后一个乐章是暴风雨般、充满热情的,这与温柔的月光的含意完全相反,只有短短的第二乐章还有一丝月光的反照……。“月光”这个称号毫不动摇地保留到今天,成为广大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作品,并受到最热烈的推崇和爱戴。肖邦、李斯特曾高度评价这首奏鸣曲,李斯特杰出地演奏这首作品并享有盛名。罗曼·罗兰恰当地把奏鸣曲一系列形象与贝多芬对朱莉过早的失望相联系:“幻想延续了不久,在奏鸣曲中已经明显看到痛苦和愤怒多于爱情。”他称《月光奏鸣曲》“阴沉的和炽烈的。”罗曼·罗兰还非常正确地指出形式来自内容,在奏鸣曲中自由与严谨相结合“这是艺术和心灵的奇迹,感情在这儿是一位强大的建筑师。艺术家不是在某一个片断或是音乐体裁的结构规律中寻找统一,他是在自己激情的规律中获得统一。”
《月光奏鸣曲》是形式从属于内容,内容创造形式、凝集形式这个美学原则出色的证据。它出色地把深刻的戏剧性、主题的完整性、情节的不间断发展综合在一起,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阿萨菲耶夫说得很好:“这首奏鸣曲感人的音调充满了力量和浪漫激情,音乐是神经质的、振奋的,有时燃起了熊熊烈火;有时陷入了折磨人的绝望中。旋律在歌唱、在哭泣,这首奏鸣曲所固有的深切
的诚挚,使它成为一首深受人们喜爱,易被人们接受的作品,它是直率的感情表达者——在如此真诚的音乐中,人们是难以不为它感动的。”斯塔索夫在他的回忆录《四十年前的法律学校》中写道:“当时我和i射洛夫最向往并且经常在书信来往中交换看法的正是这首‘戏剧性的音乐’,我们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部悲剧性的戏剧,其中有一系列的场面:第一乐章——幻想的,温顺的爱情,内心的感受,有时充满阴森的预感。接着第二乐章(诙谐曲),表达了略为宁静的心情,甚至有些调皮,希望又重新复苏。最后第三乐章,绝望、嫉妒在呼号,匕首刺杀和死亡结束了全曲。’’乌辽贝舍夫认为《月光奏鸣曲》是属于刻上“永垂不朽印章’’的作品,它享有“最罕见,最优先的特权。这个特权就是,不论献身音乐者或是门外汉都同样喜爱它,只要世间还存在着能聆听的耳朵,能爱能愁的心,人们就会一直喜爱它。”
这首奏鸣曲是奉献给年轻的朱莉·圭奇贾迪伯爵夫人,她以年方十五即到维也纳当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对这位年轻貌美的少女十分倾心,1801年11月16日给魏格勒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在这两年中,过着多么悲惨孤独的生活,你必能想象到。但现在不同了,我这一次的变化是因为一个非常可爱、非常有吸引力的小女孩而起,她爱着我,我也非常爱她。两年来初次幸福降临在我身上了。我心里产生有结婚后一定会很幸福的预感,这可以说是生平的第一次。我的青春好象从这时候突然出现,最近我的健康状况也好多了,哦,人生若能活上一千岁该有多少美妙!只是很遗憾的,我们的身份不同。”然而,也许正是因为身份的不同,贵族社会的偏见,女方父亲的反对,导致贝多芬与贵族小姐间的恋爱没有成功。
总之,1800年是贝多芬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逐渐戊熟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与上层知名人士的交往中逐渐了解到当时法国革命的情况,同时也直接地接触到法国革命时期的音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群众音乐的革命音调,这些都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和巨大的影响。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已经抛开了早期奏鸣曲中的那种炽烈境界,进一步追求的是崇高的理想和新的表现手法,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内容的深刻性,《月光奏鸣曲》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痛苦体验和内心矛盾的冲突中,在失望和期待之间斗争的一种沉痛的思想倾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4
听着有些优雅略带些悲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