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痛是怎么一回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21
“生长痛”确切的病因,目前仍不是非常清楚,可能是骨头与肌肉生长的速度未能协调所致,而且研究发现,“生长痛”在依赖性强的小孩中发生的比例大于正常小孩,这种“生长痛”的症状,比较常见于4~8岁的小孩,双侧性下肢发生多为晚上或深夜,且不伴随发烧、关节肿胀、食欲不振。

  一般治疗方法是给予“按摩”及“热敷”,通常不需要口服止痛药,可经由医师诊断之后,必须在发作过程中,定期追踪,以确定没有忽略了其它重大疾病,一般而言,“生长痛”为良性疼痛,不会转变成关节炎或其它的骨髓病变。

  中医治疗“生长痛”的原则是从改善小孩偏差的体质上着手,体质哪里低下,便补充其不足处。

  一般而言,“生长痛”只要排除可能的骨关节、重大疾病,并不需要特别担心、或特别的药物治疗,等到小孩长大一点,这种现象就自然会消失了,比较重要的是,应该随时注意小孩的体质有无上述的症状,如果有,应尽快治疗以帮助小孩更健康的成长。

你的孩子已经13岁,且是左膝盖下部5cm处肿痛,我考虑不是“生长痛”,而是胫骨结节骨软骨炎!为明确我的判断可以到医院骨科检查!

青少年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一、病因
Osgood(1903)首先描述本病,认为系外伤而产生的胫骨结节的部分撕脱。其后Schlatter报道,认为是胫骨结节的牵拉性骨凸炎,故又称为Osgood—Schlatter病。多见于11—15岁,爱好剧烈运动的少年,男多于女,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多有外伤史。本病主要是髌韧带的胫骨结节附着处发生肌腱炎、腱鞘炎或肌腱下滑囊炎,与邻近形成的病灶钙化和骨化造成局部隆突。病儿在发病前正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时期,髌韧带附着处张力增高和肿胀,引起胫骨结节骨凸炎。从胫骨结节切除的骨块和肌腱后嵌入的骨块行病理检查发现,在松质骨四周绕以软骨,并无坏死或炎症。过去认为股四头肌附着在胫骨结节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胫骨结节极易遭受髌腱牵拉。牵拉性损伤使结节处的软骨块产生一定程度的撕脱。但是,近年发现多数病例系附着在胫骨结节上的髌腱软组织损伤。髌腱发生轻度腱鞘炎,以后在发炎的髌腱上发生异位骨化。

二、病理
儿童的胫骨近端骨骺为软骨,前缘呈舌状下延,至ll岁左右,出现胫骨骨凸的骨化中心,约至16岁时,胫骨近端骨骺与胫骨骨凸骨化中心联合成为胫骨结节。在融合前该处血循环来自髌韧带。剧烈运动或外伤时,部分病例髌韧带过度牵拉骨凸,可引起部分撕脱,从而影响血循环造成骨骺缺血。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和成骨细胞的活动,髌韧带及其附近的软组织可出现异位骨化,并有新生小骨出现,位于胫骨结节前上方。这些新生小骨组织学表现与骨化性肌炎的观察完全相同。由于髌骸韧带的牵拉,胫骨结节处的成骨细胞活跃,产生骨质增生,使胫骨结节增大,明显向前突出。胫骨近端骨骺可早期融合,在骨骺成熟期后,造成高位髌骨和膝反屈的并发症。

三、临床表现
主要为膝前方的局限性疼痛。病儿上下阶梯、跑、跳时疼痛明显。下跪时局部受髌韧带紧张牵拉,直接压迫而疼痛更为加重。休息后疼痛可缓解或消失。望诊和触诊可发现髌腱肥厚,胫骨结节增大,压痛点在髌腱附着点处。膝关节无肿胀或积液,浮骸试验(一)。膝关节在抗阻力伸直时或充分屈曲下蹲时疼痛加重。因为该两项检查使髌腱对胫骨结节拉力增加之故。

四、x线表现
早期胫骨结节前上方髌韧带附着处有软组织肿胀和肥厚,有时可见钙化或骨化“碎片”。中期胫骨舌状结节密度增高,不规则,边缘模糊呈现斑点状,游离骨片,并向前方移位,形成骨赘,甚至“碎裂”,且与骨干分离或呈高位髌骨。晚期游离小骨更加显著,胫骨结节呈不规则的“碎块”增生融合,但应注意与解剖变异相区别。

五、治疗

本病属自愈性疾病。病程约2~3年。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症状轻的病例应立即限制体育活动,禁止跑跳活动3~6月,可使症状缓解。中、重度病例需3~6个月长腿管型行走石膏,随后限制体育活动3~6个月。
第2个回答  2013-12-21
长的太快才造成的生长痛。。
第3个回答  2013-12-21
是正常的成长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