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儿童画教学效果

如题所述

南昌市少年宫邓贵兰
儿童画是指少年儿童对生活有感受之后,自然而然地用画笔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的作品。它不仅能够充分表现出儿童独特的想象力,而且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儿童的绘画水平,这是美术教育者们经常探讨的一个话题。我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儿童画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
新异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新课在内容上一般都存有新的成份。在练习、复习课中,教师也应该设法给学生新、异的感觉,不要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只是简单的再现,像机器人的机械运动一样。
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有趣,所谓生动有趣就是知识的引申、补充和变化,这需要认真地慎重选择,从课堂实际出发。分析大多数的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到无聊的原因:一、知识过深学生难于理解,望而生畏。例如:教师在讲解美术知识时,专业术语用得太多,知识太深奥,与学生现阶段的接受能力不符,不利于被他们理解、掌握。二是让学生觉得没意思,也就是内容过于浅显。二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举手可得或已掌握的内容难以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但过深的知识又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自身素养并能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选择新颖、适合的教学内容。
二、使用贴切的儿童语言及非语言交际方法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基本功,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的语言平平淡淡、干巴巴,那么学生就不能集中精神听课;如果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学生听起来会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学得也快。
教师应注意使用儿童语言,说话要通俗易懂。学生由于受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认识和接触的事物少,见识不广,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语言要浅显易懂,借助形象语言,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理解、记忆。例如:画“飞机”可以利用“一根萝卜长又长,两片叶子左右长,尾巴发出两片芽,头部隔出一间房”来画。这样把比较繁琐、复杂的事物简单明了;借助重叠词语,适合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如:“大公鸡喔喔啼,红红的冠子花花衣。”还应注意启发和趣味相结合,运用语言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印象深,接受快。例如:画小白兔时,先讲一个故事:“在森林里住着兔妈妈一家,她有三个娃娃,一个叫长耳朵,一个叫短尾巴,还有一个叫红眼睛……”。还可以穿插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样小白兔的特征再明显不过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画小白兔。
教师还可借助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语言交际性方法。我们把儿童的天性(好奇、爱动、好摹仿)与欣赏绘画、美术知识结合起来,让儿童体会到形象美。例:教师介绍《拔萝卜》这幅儿童画作品时,先放一段歌曲:“拔萝卜,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嘿哟嘿哟拔不动,小黄狗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再让学生表演拔萝卜的动态,看看谁模仿得最像。最后欣赏画面中的动作、表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三、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法: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大多数儿童画画时注意力只能坚持半个小时左右.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新课.由于儿童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教师把教学内容穿插在故事之中进行,让学生在听故事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到新的知识,并通过故事情节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往往一节课下来会出现不少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拟题导入法:让学生自己拟定绘画题目的训练。教师在上课时,把一些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拟定主题,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画画,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思想感情。如果他们拟定的题目一经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后,便会士气高涨,精神集中。在这样的气氛下创作,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察导入法:就是以画入情,教师上课时把好的作品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给学生以清晰的视觉形象,不但能使他们思路大开,展开想象的翅膀,而且能提高欣赏水平,把好与坏、美与丑的标准潜移默化到学生的作品之中去。同时,激发学生学画的兴趣,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
示范导入法:教师把要画的内容,按方法要领,讲一步,画一个程序,教学生如何动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只要直观形象清晰,学生可以少走弯路。初学画的儿童不太注意教师所说的美术理论知识,有的则一味地临摹黑板上的范画。这是由于儿童心理方面总是由具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说明教师对学生不应急于求成,应一笔一画耐心地教。
四、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
善于摹仿是儿童的天性,摹仿能力实际是观察能力和相应的表现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摹仿的基本特点是观察,而全面观察是绘画中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基本条件。
儿童观察事物喜欢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这样虽能突出重点,但由于他们概括能力差,组织能力弱,经常会忽视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省去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所以绘画时不能把物体形象画得完整。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把几何图形组成的画给他们观察,利用拼、拆、搭、添等组织形式把没有完成的画添加完整,就好像搭基木一样,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在由局部到整体的正确观察方法;最后诱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忽视这方面的教学会导致学生无法在绘画时表现一些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那么他们要独立创造儿童画作品就更难了。
五、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人差异,把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绘画水平得到充分发挥。以临摹的三种形式为例,1、照实临摹在形式、色彩、表现的技巧上完全相同,尊重原作,要求画得一模一样。这种临习法重在技法的探讨学习上,使学生的技法学习得到提高,对于平时守规矩及思维迟缓的学生较适合。临摹时还得强调在“悟”字上下功夫,多向自己提问,原作为什么要这样画,表达什么样的主题等。2、原作的构图形式、表现对象照旧,但在色彩上加以创造改变,由自己主观重新选择,重在研究学习色彩,让学生画出自己的色彩感觉,使原画变得新颖,呈现出新的姿态。这对色彩感觉敏感者及有所创新的学生较为合适。3、原作品的色彩、色调保持一致,而在主题内容、构图形式、造型、表现对象上完全不一样,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增大求异思维的容量。让学生的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了广阔舒展的可能。这种临摹形式适合思维敏捷、勇于探索的学生,被他们所接受、肯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