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树立“威信”

如题所述

管理者在工作中需要树立“威信”。在中国这种等级社会观点比较严重的传统文化中,上一个等级非常喜欢对下级,保持一种“威信”,这种带有一定“威慑”力量的“威信”,有利于上级传达指示,有利于下级的相信和服从,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命令的快速贯彻执行,核心就是为了提高下级的执行力。 为了保持这种“威信”,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上级或下级之间要刻意保持一种差距或差别,就是不能完全平等。孔子曾经感慨:“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近”——就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过于亲近时,就没有了应有的等级中的差别,没有了威信,于是女人或小人就忽略了双方之间应有的等级差别,或者是不尊重这种应有的差别,以为大家是平等的了,于是就出现了“不逊”——就是不尊重上级的现象。而如果对他们表现的冷谈一些,或者远一些,他们就有怨言,因此很不好处理。在孔子的心目中,这都是违背“礼”的表现,是一种无礼的现象,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礼制,在任何时候你都不能违背自己所处的等级的礼制。这就是对君子的要求,你不要以为上级对你亲近一些,你就可以违背礼节。也不要因为上级对你冷淡一些而有怨言,出现怨言也是一种违背“礼”的现象。而违背“礼”的就是小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以礼来划分等级的事例和现象比比皆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上级的名字下级不能叫;“八俏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天子才能用八个舞队来跳舞,诸侯是不能用的,用了就是违背礼制。总的来说,等级永远存在,上级要永远保持对下级的一种“威信”。 如何树立或保持这种“威信”呢?姜子牙在《太公兵法》中“将威第二十二”中提到:“武王问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禁止而令行?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贵重之人,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圃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因此中古到今,很多领袖要想树立威信,特别是短时间内树立自己的威信,一般采用的原则就是“罚大奖小”。纵观今天的世界,只要是等级盛行的国家或者是企业,无论中外大概都是这样的。 将领要树立威信,是为了保证队伍能够听从命令,能够具有执行力。但是威信只是一方面,保证队伍的执行力还有另一方面,在《孙子兵法》中,孙武进行了总结:这就是“造势”。 在“兵势第五”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在“九地第十一”中孙子也说道:“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在这里孙子总结了“造势”的核心,就是要形成“不得已”的状况。也就是让大多数人都不得不这样想,都认为不得不这样做,这样就统一了思想和行动。 在一个组织的运行中,“造势”有利于人心的统一,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也就有利于行动的统一,有利于提高组织的执行力。过去中国的各种政治运动就是一种造势,政治运动一来,所有的人都必须行动起来,参与进来,跟随运动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立场,剖析自己的思想,揭发别人的行为,在“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的形象比喻中,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触动。在这种形势下,一部分人的思想得到改造,一部分人顺应形势,一部分人迫于压力而跟随,最后敢于反对运动的只可能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然后就需要对这一部分人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这种“威慑”的运动模式,最终将统一队伍整体的思想和行动。——这也是一种让每个人都处于“不得已”的状态,然后你自己选择看怎么办? 现代企业管理也讲究造势。新CEO上来,也要有所动作,这既是董事会,也是下面的员工所期待的。中国古语也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也是体现一种变化,为了树立管理者的威信,表达管理者的一些处事原则和价值观,通过这些变化来重塑一些规则、改变一些习惯、修正一些目标,最终是调动员工的思想,然后改变员工的行动,让企业出现新的变化。 改变人们的思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要看到短期的变化,只能是采取非常措施,通过树立“将威”,通过“造势”,给予队伍一种重大的促动,逼迫队伍从过去的习惯中改变,这种造势也好、运动也好,都是必要的。也许是唯一可行的。这也是CEO领导力的表现。这样的CEO似乎充满着激情,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跟着他改变和行动。 但是吉姆·柯林斯的基业长青中的第五级经理人,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并不像明星,而是低调和内涵,这是什么原因呢? 调查也发现,随和的员工往往薪酬更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现在社会需要合作和团队精神,随和的员工更适合在合作和团队的气氛中,这就出现了矛盾。个性不强,适合合作和配合的员工,往往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待遇,而那些个性强、比较“拔尖”的员工,他们往往不利于,但却会得到更好的待遇,这说明现在组织中评估员工的体系本身就不适合团队合作的发展,需要从基础上进行改变,鼓励员工之间的平等,鼓励大家的合作,鼓励整体取胜,而不是突出个体。 即使是企业的领导层,未来也会是一种团队和集体领导的趋势,在平等中相互尊重,不要强迫别人,不要命令别人,靠大家的自觉发挥作用,形成这样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才能够充分体现机会平等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组织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华为的任正非在创立企业之初就坚持这样的原则,“不要让雷锋吃亏”——这也许也是华为成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现代组织的发展中,造势还是需要的,但它不是组织管理的长期方法。未来组织会淡化等级,淡化因等级而带来的“威信”,发挥因能力或技能、实力而构筑的“”威信,未来的组织将淡化管理,需要的是引导、服务和相互帮助。未来的组织还是需要决策,但它不是个人决策,而是一种大众认可的决策,领导者只是顺应大众的决定。(组织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理解、遵守组织发展规律,将使我们事半功倍!关于组织发展规律体系的论述,请见《手段——管理的秘诀》一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