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员工消极工作态度

如题所述

  员工消极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在工作中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对工作所持有稳定的消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转变员工消极的工作态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行为,使员工形成一些企业所期望的积极行为。
  1.参与实践法
  通过员工参与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了解工作,从工作中得到启发和教育进而转变员工消极的工作态度。在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工作丰富化、提合理化建议等途径来转变员工的消极工作态度。
  2.强化法
  当员工产生消极行为时,我们可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负强化或惩罚,进而转变他们的工作态度。如,批评、罚款、停职、降级等。反之要及时地给与正强化。如,奖金、晋升、表扬、认同等。
  3.目标导向法
  员工的消极工作态度有时是因为管理者未能把工作的目标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即要把工作目标和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从而使之成为自己的主观需要进而形成积极的态度。
  4.宣传教育法
  企业应重视利用企业文化来教育员工,陶冶员工的情操。这样可帮助员工对企业形成正确的认识,改变对工作的错误看法,有助于转变员工消极工作态度。
  5.榜样示范法
  在企业中树立一些有血有肉的爱岗敬业的先进榜样对员工消极工作态度的转变很有帮助。通过各种渠道使员工了解先进人物的对工作的思想、情感、行为,使员工心灵的深处受到触动。
  6.恳谈法
  通过恳谈的方法逐渐向具有消极工作态度的员工提出转变的要求,有助于员工态度的转变。对员工消极工作态度的转变,我们不能操之太急。
  7.信息沟通法
  转变员工消极工作态度的效果与信息沟通的效果相关,而在转变员工消极工作态度过程中,影响信息沟通效果的因素有沟通者、沟通内容、沟通对象、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对它们进行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4
如何转变员工消极的工作态度?
一、疏通内部投诉制衡渠道,防止个别管理者一手遮天。
当“上司的批评”导致员工产生深深的挫折感时,如果是面对较低层次的管理者,员工一般可以向较高层次的管理者请求救济。如果较高层次的管理者不屑于处理下级的“闲事”,或者管理者可以“一手遮天”,或者他本身就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最高管理者,这时候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投诉机制,或者使得企业的法人治理机制能够对管理者产生切实的制约作用,使得职工受到挫折后通过正常体制获得救济感到有希望。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对于疏通员工行使民主权力,反映自己意见的渠道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在企业内部疏通员工投诉、申诉的渠道,并不必然导致对管理者管理举措的改变,企业的制衡机制并不是要偏袒其一方,对员工受挫后进行积极的救济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所谓进行积极的救济就是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受挫的员工,并且秉公评议,明辨是非,促使当事者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发展求同存异。当弄清管理者确属恶意,处置显属不当时,应依照程序维护员工利益。如果员工的“挫折”事出有因,给员工提供一个申辩的机会和说理的地方,也有利于员工重新校正自己的心态。
二、严格分工负责制,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当员工遭受挫折后,有些既定的事实可能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完全可以促使员工在其它方面展示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比如当员工追求某个行政职务的努力受挫后,可以鼓励其努力钻研技术,或者通过业绩的扩大得到个人事业和物质利益的回报。不同的激励形式总是客观存在的,当员工产生挫折感后,重要的是不能让他丧失对企业整体环境的信任。一度的挫折成为既成事实后,员工可能会对某个具体的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只要员工对企业的整体环境没有失去信心,一般不会将这种抵触情绪迁移于别的管理者,那么他对在别的管理者所主持的系统和部门中取得发展,求得对自己价值的客观评价也就会抱有希望。因而不同系统和部门的管理者各负其责,对员工公正实施不同的激励,对于避免员工在自我补偿中与企业整体作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前提下,如有必要,可以考虑调整他的工作岗位,使其摆脱原来的挫折小环境。
另一方面,不同的奖励机制相对独立的发挥作用,实际上也是对员工的工作进行不同向度的考量,也有利于阻止受挫员工自我补偿中的消极意向,使其不当行为难以奏效。例如甲管理者强调完成产品数量,受挫员工就可能利用质量与他较劲。如果能够由质检部门独立实施质量奖,不仅可以通过质量奖使一部分员工脱颖而出,也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质量问题上的不端行为。
三、帮助员工更新观念,努力避免严格管理中的逆反心理。
避免员工挫折感中自我补偿中的消极因素,克服他们的消极补偿行为,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消除挫折感的产生,可是有些员工挫折感的产生固然与管理者方法欠妥的严格管理有关,有时也源于自己的主观判断,即与他们的观念落后有关。比如有些员工依然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身份意识,认为自己是正式职工,如果与“临时工”一样严格要求,他就觉得有失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帮助员工更新观念,不要把自己的惯性思维受挫当作管理者与自己过不去,消除逆反心理。
同时,管理者也需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管理方法,克服重“管”轻“理”的倾向,将管理的重心放在“理”字上,将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严格管理中坚持以理服人。比如坚持厂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决定重大问题前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等等,从而在严格管理中消除误解,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四、帮助员工设置适当目标,设身处地的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
受挫员工在挫折感中采取自我救济的方式进行自我补偿,往往与他们个人的目标值居高不下有关。因为他们“心气”较高,有时可能自命不凡,所以才能暗中与管理者较劲。要消除这种自我补偿中的消极因素,就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估价自已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设置一个既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又非高不可攀,适当可行的人生目标,并且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兴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管理者也必须保持头脑冷静,设定企业目标时应吸收员工参与讨论,既不做过高的福利承诺,又使各种待遇的兑现制度化,使员工的预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