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笨钟建造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又叫大本钟,位于泰晤士河畔,是伦敦的象征。大笨钟其实是议会大厦北端96.3米高的钟塔内的大钟。

简介

每当议会召开会议的时候,大钟上方的灯就会点亮,这个钟代表了英国古典文化,是伦敦的标志,也是英国人的骄傲。

大笨钟其实是议会大厦北端98米高的钟塔内的大钟,又被昵称为大鹏钟,其实指的不是那四面时钟,而是里面重达13.5吨的共鸣钟。

它高七英尺半,悬挂在一根粗钢梁上,大笨钟的声音是从顺着螺旋形楼梯往上五十英尺处发出的。

钟声是如此洪亮,英国广播公司头一次装在钟楼内的扩音喇叭竟被震裂。

现在,有两个扩音喇叭装在离大钟有一段安全距离的梁上,向两英里以外的广播大楼传音。

大笨钟有四个钟面,每个钟面直径达6.8米,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各由312块乳白色玻璃镶嵌而成。

透过玻璃,2.75米长的时针和4.27米长的分针的轮廓隐约可见,这些铜制的空心指针每件重达200磅。

大笨钟憨憨笨笨的造型,既古典又稳重,给人一种诚实可信的踏实感。

大笨钟的心脏是钟室。钟室很小,粉刷得如同诊疗室一般洁净。

钟室内是一座十六英尺高的复杂装置,包括齿轮、杠杆和滑轮。它几乎从未停止过运转。

唯一的一次机械故障发生在1944年:该钟的钟摆弹簧需调换,因三年前下议院被炸时钟楼严重受震。

大笨钟以格林威治的天文台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每一刻钟敲响一次。其准确性是这样来保持的:围绕着十三英尺长的钟摆的一个环上放着三小堆铜币;整个装置的平衡非常精密,只要取走一枚半便士的铜币,大钟就会在两天之内慢一秒钟。

历史由来

大笨钟的祖先——威斯敏斯特宫中的一长列大钟——可追溯到1288年。

1834年,威斯敏斯特王宫毁于一场大火,宫中的一个长列大钟也在烈焰中化成了一堆废铁。

在重建工作中,工程总监提出了一个计划,要制造一个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钟,它必须是钟中之王。

既然大不列颠王国的“米”字旗在世界上是日不落的,那么伦敦上空回荡的钟声就应该是最悠扬的。

政府马上批准了这个计划,皇家天文官拟定了大时钟的规格,要求每个钟点的第一响准确到误差不超出一秒钟。

对这样一座带有笨重的机械敲击装置、长长的指针暴露在风吹雨打之中的巨钟来说,这个要求似乎是太苛刻了。

尽管如此,还是有三家厂商争夺制造这座大钟的荣誉,结果是E·J·登特公司获胜。

装配重达五吨的机件就花了两年,在新钟楼建造的同时,机件在厂内检验又花了五年。

当那巨大的报时钟安装完毕时,下议院开会讨论为它命名。

有些议员知道钟和船一样是阴性的,想称它为“钟之女王。

有的人则赞成叫它“维多利亚”。

工程总监本杰明·霍尔爵士则主张将大钟命名为“圣史迪文”。

可是这时,许多议员对这场争论已经厌倦了,后座的普通议员席上有人喊道:“干脆叫它‘大笨钟’算了!”于是,一阵哄堂大笑,结束了争论。

“大笨钟”作为整座钟的名称也就从此开始。

1859年6月3日,大笨钟传出了第一声宏亮的钟声。

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筹.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
位于 Westminster Bridge的南面桥头,与 Houses of Parliament 相连,是伦敦的传统地标,坐地铁可以在 Westminster 站下车.
大本钟位于英国议会大厦的北角,钟楼高79米,钟楼四面的圆形钟盘,直径为6.7米.大本钟建于1859年,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一小时敲响一次.二战期间,议会大厦曾遭德国空军轰炸,大本钟幸免于难.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著名的“大本钟”2005年5月27日晚突然停走了1个多小时.技术人员现在还不明白这座有着147年历史的大钟为何“罢工”?英国议会大厦一名工程师28日说,位于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的大本钟在当地时间27日晚10时07分出现了故障,其分针停止转动.接着,分针开始缓慢转动,在10时20分又停了一次.这一 停就是1个半小时,此后才恢复了正常.
一些人猜测说,可能是炎热的天气造成了这一问题.28日伦敦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1.8摄氏度.气象部门说,这是自1953年以来英格兰地区5月份中最炎热的一天.但那名议会大厦工程师认为,这一说法缺乏依据.“我们得知有一点小故障,但接着它就再次开始运转,”他说.
大本钟一向以其准时而闻名.二战中纳粹德国对伦敦的狂轰滥炸也未能将它摧毁.不过,毕竟是有着一百多岁的“高龄”,它也出过一些小问题.例如1962年元旦,一场大雪就让它的零点钟声比正常时间晚了10分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