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政策

如题所述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完成改造,实现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扩展资料:

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改造的必要性

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虽然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占有比重较低,但仍然是当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绝大多数都是追求进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建国初期,面对原有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央政府没有自己的工业基础,没法合营,只能赎买,变资为社。
通过赎买和建设,政府逐渐建立了一些轻重工业,在1953年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实行的是公私合营。所以,公私合营的基础是有公,公是逐渐建立的,经历了有赎买到合营的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