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军事达人介绍一下二战德国的春醒战役

如题所述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时候,战争形势就是连瞎子都看得一清二楚,轴心国的失败已是不可避免。但有一个人却仍准备最后一搏,他就是希特勒。他集中了残存的德军精锐装甲部队于1945年3月6日至15日,向东线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展开大规模的装甲进攻,代号“冬季春醒”行动。
当德军对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屡败屡战的解围作战进行到1月中旬的时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希特勒不是准备把在匈牙利的德军转入防御,而是开始考虑向匈牙利投入更多的兵力,展开更大规模的进攻。

1945年3月6日,德军集中43.1万人、匈牙利军队1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630门、坦克和突击火炮877辆,飞机850架,向东线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展开大规模的装甲进攻,这便是著名的“ 冬季春醒”行动。
这其中便有号称当时战斗力最强的迪特里希的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下辖大名鼎鼎的1ss警卫旗队师,2ss帝国师,9ss霍亨施陶芬装甲师,12ssXTL青年团装甲师。(9ss虽然算不上是大名鼎鼎,但在ss12 个装甲师中战斗力也可排在中流,所以战斗力还可以)而且这四个师全部得到了优先补充,装备甚至比阿登战役开始前更好了。
而他们面前的部队呢,并不是苏军的主力,普遍认为虽然这场战役苏军的人数和装备占优(人员苏军占了大约2:1的优势,在装甲上苏军的优势也拥有1.4:1),但说实话只不过是苏联的二流部队。
XTL的想法很好,想通过这场战役夺回罗马尼亚的油田,而且还可以使苏军的主力南调进而减轻柏林附近地区的压力。
但到3月13日这天进攻便宣告失败。
关于这场战役为什么失败,被提及最多的理由便是巴拉顿湖地区泥泞的道路阻止了机械化部队的行进。让人想起了淮海战役中被黄泛区拖住的黄维兵团。
但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便是二战后期德军兵源整体素质的大幅度下降。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从头说起,首先先谈谈这四个师的血缘关系。
先是1ss警卫旗队师和2ss帝国师的关系。1933年到1938年间党卫队形成了四个团级规模的旗队。XTL警卫旗队,德意志旗队,元首旗队和日耳曼旗队。其中XTL警卫旗队后来扩编成了师级单位(为了防止和谐以后简称LSSAH师),由于其旗队组建的最早,所以占据了1ss的位置。另外三个旗队后来组建成了帝国师,也就是2ss。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之后,两个师步调基本一致,尤其是在1943年以后,几乎所有的战役二者都是并肩作战,所以二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战友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基友)。
12ssXTL青年团师组建于1943年,士兵的平均年龄为17岁,其军官大部分抽调自LSSAH师。而且这些军官自然而然的担负起了这帮年轻小伙的教官。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师的关系称之为兄弟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两个师的师徽上看出这层特殊的关系。(12ss的师徽是在LSSAH师的师徽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闪电)。
至于9ss霍亨施陶芬师与LSSAH师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其骨干力量也基本来自1942年12月从LSSAH师中所抽调的部分成员。
所以我决定可耻的以我最了解的LSSAH为例来深入讨论一下这几个党卫队精锐战斗力的兴衰。
1933年到1941年中旬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组建阶段。
在这一时期,整个武装党卫军的战斗力从无到有,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在初期的时候,虽然士气昂扬,装备精良,训练也不错,但是由于是初上战场,而且规模有限,所以说在战斗力上仍称不上上流,但整个军队能看到这些部队的进步。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之后,无论是帝国师还是LSSAH的表现都十分抢眼,尤其是帝国师,更是成为打到离莫斯科最近的部队。
到1942年初,可以称之为战斗力上升的阶段。这时的党卫军LSSAH师,帝国师,维京师已然开始成为德国陆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经过近1年的修整补充,以及对最先进的技术装备的换装。1943年开始到1944年初,苏德战场无疑成为这几只精锐的党卫军表演的舞台。这也成为了党卫军最辉煌的时期。
在这一年间,党卫军精锐们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而且一直做为曼施坦因手中的王牌而存在。无论是在争夺哈尔科夫的战役还是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他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如果没有他们,德军的垮台时间有可能会更早。
然而随着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LSSAH,帝国,维京,骷髅...这几个师便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1944年初的库尔松口袋战役中,维京师被围,LSSAH师作为解围主力“流干了最后一滴血”,而维京师也丧失了几乎所有的技术装备,突围时仅剩4500多人。虽然这场战役苏联红军谈不上胜利,但给这两只顶尖精锐所造成的损失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LSSAH和维京可谓是元气大伤。

在随后LSSAH也十分不幸的落入了苏联红军在坎蒙累茨-波多里斯克的包围圈,突围时仅剩1250人。
至此,我们可说,LSSAH师已经完全丧失了其战斗力。
虽然后来补充了军官和士兵,军队规模和装备上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从其在诺曼底中相对平庸的表现来看,这只部队已经不是以前的那只叱咤风云,舍我其谁的部队了。
反倒是LSSAH师的弟弟,12ssXTL青年团装甲师在诺曼底的表现十分抢眼,不仅挡住了盟军数倍于己的部队一个月之久,而且在随后的法莱斯口袋战役后成功的守住了袋口,面对加拿大军队600辆坦克,(自己仅有60辆)士兵们不惜抱着炸药包与敌坦克同归于尽,战斗力十分强悍。
如此抢眼的表现与这群17岁少年的狂热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我认为应该是在诺曼底之前该师人员上没有什么损失,且军官和士官大多经验丰富,指挥得当有关。而这些人正是来自以前的LSSAH师。
虽然诺曼底战役中12ss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但经此一役,青年团师也几乎完全丧失了其战斗力,并在随后的阿登战役中,与LSSAH,帝国,霍亨施陶芬一道蒙受了更大的损失。从此役之后,这四个党卫军装甲师的战斗力也正式跌至谷底。
在阿登战役之后,这四个装甲师得到了优先的补充。但其间充斥着来自空军,海军和陆军的各种人员,甚至还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德裔。指挥层以及基层骨干的匮乏,平均高达30%军官的缺编和50%的士官缺编。
青年团师共缺编的205名军官(占32%),这意味着必须用士官去填补他们位置,而本身士官就缺编1953人,现在还得加上填补军官缺口过后,减少的205人,这样,实际上整个师团士官部分缺编2185人,这些岗位就替补临时从普通士兵里提拔。这样一来,青年团师真正的战斗力量只有9058人而已。警卫旗队师情况稍好,军官513人,缺编17%。这个缺口就要从3165名士官中提拔,这样的士官总的缺编人数就达到了25%。这种中下级士官的匮乏,是极其影响战斗力的,而且另外一个糟糕的问题的是,大部分补充进来人员只受过很简单的军事训练,有的甚至无任何战斗经验。青年团师的师长胡戈•克拉斯(Hugo Krass)在上报给SS第1装甲军的报告中写道:“许多新来的司机甚至无法独自开车...”自从各级营、连开始补充进那些几乎没有战斗经验的军官和新兵后,整个装甲掷弹兵团的战斗力正不断的被削弱。而帝国师和霍亨施陶芬师则面临着坦克缺编和人员素质下滑的窘境。这些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春醒行动的失败。我们会发现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菁英部队,现在只是盛名之下的空壳而已。对于党卫军的惨败,希特勒失望到了顶点。希特勒下令“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取下带有他名字的袖章,因为“他们已经被证明不配享有这种荣誉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