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浙江古镇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谁能告诉我浙江古镇有那些好玩的地方?我是杭州人,想出去旅游!不知道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江南六个著名的古镇有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西塘、南浔和乌镇,这六个古镇也都是水乡,都有非常深的文化底蕴。这六个古镇都集中在太湖的东南方向。 六大古镇是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江南汉族水乡文化风貌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地区,都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驰名中外。
一、西塘古镇:
江南六大古镇中面积最大的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1、镇名由来: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
2、著名景点:“三多”(桥多、弄多、廊棚多)
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西塘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西塘古镇保护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个专家们研究“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圣地;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品味“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净地。西塘古镇以特有的文化气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古镇历史: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二、乌镇
1、镇名由来: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即今市河)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竖心旁加个“享”,念“敦”,于是天下念“敦”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市,直到今天。

2、著名景点:茅盾故居、江南百床馆
茅盾故居,茅盾于1974~1981年在此居住。
江南百床馆,是一座专门收藏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坐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
古镇历史: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得名“乌戍”。
三、南浔古镇

1、镇名由来: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因滨溪遂称浔溪,一直沿用至南宋宁宗(1195~1224)朝;南宋理宗时(1225~1264)文献记载“南林一聚落,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遂称南林;至淳祜季年(1252)建镇,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称南浔。
2、著名景点:嘉业堂藏书楼、刘氏小莲庄、“南浔三古桥”。
嘉业堂藏书楼,隔溪与小莲庄毗邻,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解放后,原书楼主人捐赠给浙江图书馆,藏书楼以公共图书馆和旅游景点的双重身份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和游客。
刘氏小莲庄,是清光绪年间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园林、家庙及义庄所在,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北临鹧鸪溪,西与嘉业堂藏书楼隔河相望。原为刘氏归榇暂殡寓园,从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始,在池周补植花柳,重栽菡萏,布置台榭,启建家庙,历时四十载,于1924年完成。因慕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湖州莲花庄,而自名“小莲庄”。
“南浔三古桥”的是广惠桥、通津桥和洪济桥。广惠桥位于镇南栅商会原址附近,横跨市河。此桥为单孔石拱型。其始建年代已失考,清代两次整修。桥长18米,宽33米,拱矢高53米,上下各有踏步24级,拱券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桥堍还有一对精妙的石狮子。通津桥北面为东大街西端,桥南堍为下塘东街,位于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通”是通往之意,“津”即水也。因明清时期南浔丝市盛况空前,通津桥畔成为丝市中心,闻名遐迩的“辑里丝”由此通过水路运往上海,销往海内外。通津桥始建于宋代,系单孔石拱桥。清代经3次整修。现桥长28米,宽4米,拱矢高76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拱券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洪济桥位于镇东栅,俗称新桥。桥南堍在下塘东街,北堍在东大街。明万历年间《湖州府志》已有此桥记载,清嘉庆十年1805年重建。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8米,宽35米,拱矢高72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拱券石采用纵联分列砌置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5
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当地童氏自南宋绍定年间在此定居后就勤耕好学。明初,童伯礼两次礼聘方孝孺讲学于石镜精舍,共同奠定了诗礼名家的基础。自此,遵循引水植树优化环境、耕读敦睦、训育后人的美德,历代人才辈出,形成了“小桥流水遍庭户,卵巷古院藏艺文”的古文化风范。这里还是辛亥革命浙江总指挥童葆喧的故里和台束革命根据地。可供游览的有职寺其居、明经宅、上堂屋、五福临门、好义堂、名宗祠、的啊夫第等完好古宅和老街、民俗博物馆、鹿山、石镜山、孝女湖、柴万婴柏、徐霞客古游道等景观。
  交通:从宁波汽车南站乘中巴到宁海总站后(车票27元,车程1.5小时),乘102路公交车或打的(起步价)到南站(宁海报社站下),转乘到前童的中巴,4:52~17:45每10分钟一班,车票4元,车程25分钟左右。
  门票:40元(包括5个景点)
  住宿:镇上既有宾馆、旅店,也可借宿农家,设施条件都可以,整洁舒适,价格一般在30到120元不等。
  餐饮:前童古镇的饮食有三宝,空心腐、汤包、豆腐干,美味无比,不可不尝。前童的豆腐味道尤其好,口味纯正且花样繁多,甚至可以做出一顿色香味俱全的豆腐宴来。其他美食还有麦糊头、麦饼、麻糍等。推荐餐厅:古村酒楼。
  出游佳季:清明前后,村后的大片油菜花都开了,一片片的金色衬着粉墙黛瓦,美不胜收。
  前童古镇,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活色生色的乡村画,一段美轮美奂的江南 丝竹调。始建于宋末,盛于时清,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走进那里“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八卦水系,流水哗哗,碧水幽幽,流遍家家户户,不似水乡,胜似水乡,是欣赏浙东民俗文化的好去处。不但是“浙江省旅游城镇”,也是“浙江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到前童,最好先去登鹿山顶。那儿可以俯瞰前童全貌。鹿山不高,因形似卧鹿而得名,当地则视为吉祥神山,世世代代严加守护。
  与鹿山遥遥相对的塔山,虽然至今古塔无存,但两峰相峙,泽被前童,另有含意。民风醇厚的前童人给她们起了两个文绉绉的雅名:鹿阜斜辉和塔峰晓日。古镇,也就在这两座并不高大的山麓之间洋洋洒洒地铺展开来。
  从鹿山顶隔溪南望,正前方便是石镜山。那儿因山中有一巨石,光滑如切,每逢雨天,水漫石面,光亮如镜,故名。山的脚下驻着一个小山村,村的东头,依然保存着挂有“正学遗风”匾额的“石镜精舍”,为明初的童伯礼所建,已有悠悠600余年。为开启文明,童伯礼拿出多年收藏的六经群书数千卷,聘请了当时为朝野推重的方孝孺前来讲学,课教子弟。方孝孺曾二度在精舍讲学,历时四年之多,与童伯礼共同奠定了儒乡基础。前童,仅明清两代荣赝秀才以上功名者202人,现代和当代又有教授、博士、留学生等400多人。
  鹿山的北方,有座山峦层叠,神秘峻秀的梁皇山。那儿山色宜人,流水不绝,瀑潭棋布,古迹众多,梁皇寺、梁皇簪等佛教胜迹,在上海、台湾等地影响颇大,香客络绎。那儿不仅有“仙人塔”、“隐字石”、“方竹和紫竹同栽一山”、“小村36姓”四绝,还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宿营地。自古以来,都戴着浙东名山的桂冠,无论哪个版本的古地图,有宁海必有梁皇。
  走进前童的卵石小径,路边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砖墨瓦,镂棹雕棂,脚下是嵌图道地(天井),如若在谣雨霏霏的春日,更显出其曾经沧海的古朴与肃杀,也更能体味出古镇的纤丽和清幽!此刻,你一定很想成为峨冠博带的士人,抑或是裙衩飘扬的浣女,或者更想成为隐田园的隐士……
  前童的古宅太过密集,一一道来无异于遍数过江之鲫,只得择而述之、游之……
  职思其居。建于清嘉庆年间,为清代举人童桂林三子童汝宽居宅。这里曾出过三位秀才。红条石门台上刻着“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家训。庭院为四合院二楼木结构,院内各房既有严格的老幼尊卑划群,又融融一堂,极富人情味。天井宽敞,遍地是用卵石铺砌的金钱状图案,蕴含“金钱铺地”之意。中堂中空无楼板,正壁上,当年的中举喜帖尚依稀可辨……
  五福临门。建于嘉庆年间。这左右对称、高耸入云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不仅高峻险美,而且有防火挡风的功效。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其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势力就越大。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群峰簪笏”、“清流映带”等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这些表达了房主人求富贵,盼高升的愿望。门柱上那两只活动的倒挂狮子,或称“太师和少师”,表示事事如意,暗喻着古代家庭老少之间的生气和乐趣。门楣上雕有“葵心向日”;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五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这就是宅名的来历。
  大祠堂。建于明洪武18年,系方孝孺亲自设计。占地1.2占亩,平面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戏台、天井、东西厢房及正厅,是封闭式的四合院。门口竖有2对长方形花岗石桓杆夹。祠内天井宽阔,大厅有32根大圆柱,好比32颗象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每根柱子中间大,两头小,是典型的隋唐风格明式建筑。方孝孺题写的“诗礼名家”匾额高悬当中,点出了前童历史文化的深厚。厅内立有一块清道光三年的“祖训碑”,是前童先祖教育后代要“耕读传家”、“奉礼完课”的族训。西厢角楼的四柱呈八字形散开,上小下大,四角还有下垂的档风板(滴水板),被专家赞为国内罕见的构造。这里以前全族聚会、祭祀和庆典等活动的场所;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六区(宁波)专署的所在地。大祠堂已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到了前童,若能碰上那里的元宵文化旅游节,可谓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自明代中叶以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一以后,前童的大街小巷,就会热闹起来,还有邻近的栅下、下叶等村的田户都从四面八方出集拢来,锣声鼓声,响彻云霄,传遍山野田园。这是前童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童濠,俗称“濠公老爷”。因为古代的前童水利条件极差,年成的丰歉,常常取决于天时。濠公一马光先,顷己所有,带领乡亲历尽艰辛,终于在白溪流中堵砩引水,灌入百渠千沟,包括古镇的“八卦水系”,都源自这项工程。后来,前童人就以户为单位分成若干护砩养渠小组,一年一轮换,直至今日。元宵纪念濠公的活动,也一直传了下来。
  到了正月十四、十五两天,纪念活动进入高潮。四邻八乡的人们的人们携新带友,潮涌而至。古亭台闻、狮舞龙舞,互相交融,由龙旗引导,一路上鼓乐齐鸣,炮声震天,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万人空巷,长达数里的队伍浩浩荡荡走街过户、绕村跨溪,有条不紊。这样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古老纯朴的民风民情,若不亲临,很难猜想。
第2个回答  2013-10-15
去西塘看小桥流水,去宁波看海潮。别忘记吃西塘的粽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