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在哪里?

如题所述

东方市地处海南省西南部,北距海口210公里,南距三亚180余公里。处于东经108°36′46″至109°07′19″,北纬18°43′08″至19°18′43″之间,昌化江下游。南及东南与乐东县接壤,北至东北隔昌化江与昌江黎族自治县交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隔海相望,北靠黎母山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9
朝鲜,日本,韩国,台湾都在中国的东方]
第2个回答  2013-10-29
东方之珠----特指香港 东方之珠名称的由来: 香港有美丽的夜景,尤其是1998年之前香港的启德机场在运作的几十年间,由于启德机场位于香港的市中心,从晚上抵达香港的飞机上,可以看到香港万家灯火的繁华景色,恍如黑夜中的明珠。香港因而有东方之珠的别名和美誉,这个称号起源于1970年代,除了形容香港之美,也形容香港经济之繁荣。 东方明珠----说的是矗立在黄浦江畔的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指的就是这座电视塔。]
第3个回答  2013-10-28
“你脸上的那颗小黑痣还在吗?”
当我写下这样的句子作为一篇小说的开头,你会以为我想完成一段叙事吗?有人就是这样狭隘的将小说当成叙事文体。“小说就是讲故事”,中国一位先锋派作家说。但从卡夫卡开始,近现代小说并不仅仅满足于叙事。叙事仅成为一种骨架,最丰富和触动我们的可能小说的皮肉。比如萨特的《厌恶》完全在叙述一种感受;
J.M.
库切则惯用互文之法,在《凶年纪事》中,言论部分独立成章与情节推进并行排列;胡里·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是一部观念强劲的作品,论述甚至占据了作品的主导……
小说已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文体,诗情和思想性是小说应具有的气质和使命。通常,小说追求的情节,是人物由一点走向另一点的过程,人物的欲念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就构成情节。而就问题产生和问题解决而言,核心在于人物。所以,说“无人物不小说”。
也许,只有人物才是小说必备的元素。人物出现在那儿,完全而准确的描写本身就可以成为小说。既然一副画可以故事性的,小说为什么不可以单纯描绘静止的画面呢?所以,小说完全可以消失时间性,不必像音乐那样让音符在时间中飞动。法国新小说家克劳德·西蒙就具有细密画家的笔触,静物在其笔下飞动起来,情景就是一种小说了。毕竟,小说是一种创造与阅读共生的过程,一切静物在人的审视下就会自动获得历史性,一些静止的场景完全可以让读者思绪飞扬。当然,人物并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者其它物种。比如,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一种颜色都可以人格化。
如今,小说所具有的开放性完全可以模糊传统定义,似乎文体界分本身变得没有必要,审美感受或引入思索才是作品的关键。人们对情节的偏好,会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世界本身是纷繁矛盾的,小说追求情节的起伏,必然归于矛盾的产生与消弭。大的矛盾造成大的冲突,小说也许就是大意象的和谐之道。
从表现介质而已,无论是以文字形式刊载纸面上抑或以光线闪耀于屏幕,还是以人声朗读,小说最终需要进入人的记忆。所以,记忆才是一切艺术的最终介质。问题似乎悬深,可小说就是一种最终刻录我们脑皮层的东西,唯有脑细胞的运动才是终极的运动。当我说“当年,你脸上那个小黑痣还在吗?”一种富有历史感的画面会慢慢进入你的脑海,你会为自己寻找一张回忆的脸,在自己想象的地方画下一颗小黑痣,并对这课痣存在的确定性产生疑问:主人有进行整容手术吗?其实,小说已如射线进入你的心底,激发起一场情感和思绪的活动。
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被视为最具东方神韵的小说。如今,中国本土一些富有雄心的小说家一直试图将传统与新技巧结合起来,可是多以失败告终。当一个作家极力去寻找某种传统的时候,已经说明他进入岐途。因为,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而言,他唯一需要关注的生活的现实,而非所谓的传统。在西风侵染下,我们处身的文化已经变异了,这是一个西方基因主导遗传的时代,纯粹的东方已经消失,我们在文化上的处境最多是一个混血儿状态。过去的传统还属于今天的我们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