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做事效率低,家长该如引导树立时间观念呢?

如题所述

经常有爸妈跟我投诉自家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问我该怎么办。

父母眼中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表现通常包括:写作业磨蹭、出门磨叽、晚上总是拖延上床睡觉时间,早晨起床得叫好几遍等等。
然后我就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当父母认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时,通常是孩子没能配合父母要求的时间——让他快点,他好像非得慢点,让他早点,他非得晚点。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具备时间观念,其实就是希望他/她能遵守父母规定的时间。

但这样真的就是有时间观念了吗?

我认为不是。时间观念,是一个人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以及自己把握好时间的意识和方法。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只是被动遵从别人给的时间安排,不能自己掌控时间,就不能叫“有时间观念”,最多叫“听话”。孩子有管理时间的意识,并且有自己的方法,才是真的有时间观念,这样,他才能形成时间上的“自律”——我想,这才是父母们期待的真正的时间观念。
真心爸妈家的两个孩子时间观念都很不错,但我们既没有用过时间管理工具,也没有做过任何时间表,我们的办法是:把时间交给孩子,让他学习自己管理。

这样孩子才有机会:
自己体验时间的长短——如果我有半天空闲时间,我能做什么,如果有半小时空闲,能做什么;如果整个周末或者假期都自己安排,我如何让自己既能完成作业,又能玩得尽兴,还能有充足的休息。
自己体验做事的快慢——不被打扰地看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做完一个科目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我作业写得慢,每天需要多长时间写完;如果我快点写,最快能用多长时间完成。
自己调试时间和任务的安排——这件事做得慢了,我下次是给它多留出点时间呢,还是加快做事的速度?那件事做得比较快,是怎么快起来的呢?我下次要不要还用同样的方法?
从两个孩子上小学起,他们的时间都是自己管理,我观察他们各自都经过了一段摸索过程,然后达到了时间和任务匹配得不错,既不需要急匆匆做完,又不会时间到了还做不完的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5
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让孩子学会看钟表和日历,有时间概念

很多孩子对时间几乎是没有概念的,他们可能说得出来5分钟、1小时、半个月等,但根本不知道这具体代表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这些时间够做什么事情。

因此,当孩子在乐的时候,告诉他们再玩10分钟,而10分钟过去他们还在玩,不一定是因为孩子贪玩,而是他们对10分钟的时长没概念,即便是有所理解,而由于他们此时心情愉快,会觉得只玩了一会儿,没到时间。

有个词语叫作“时间知觉”,是指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这种感知与所做的活动和情绪等多种有关。做开心的事情,人会觉得时间飞快;做枯燥的事情,人会觉得时间漫长。由此孩子在玩耍上的时间常常超过预期。

文章图片3
因此,家长要做的事情就是,首先让孩子学会看钟表和日历,让他们认识基本的钟面时间,能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同时对年月日星期等有所了解;其次,通过认识时间,让孩子学会感知时间长短,产生较为准确的时间知觉。

制定具体的时间表

规则限制人的行为,让人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做合适的事情。而时间表就像一套规则,清晰地指出孩子的日程。孩子按时间表去活动,会对时间产生正确的感知,会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并且能够增强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学会认钟表以后,再去严格遵循时间表进行活动,能够有效地改变拖延的状态。很多家长都采取了这个方法,不但约束孩子的松散思想,培养了良好的时间观念,更能给孩子良好的生活体验。
第2个回答  2021-12-15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的做法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体验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做好计划的好处,为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感受时间,比如从家到学校需要十五分钟,十分钟内集中注意力可以记忆多少个单词等等。这样使孩子慢慢地对时间产生感知,用具体的事情去量化时间。
第3个回答  2021-12-15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建立时间观,平时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些目标,或者是安排一些事情,能够让孩子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完不成的话,后果应该由孩子自己负责任,可以督促孩子管理时间。
第4个回答  2021-12-15
家长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孩子,然后也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应该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提高孩子做事情的效率,要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