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的复习提纲!如有试卷最好有答案!谢谢

如题所述

网上帮您整理的
(1) 语文
一、 基础知识。(35分)
1、 默写填空(10分)
(1)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
(2) ,稍稍正坐。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几欲先走。
(4)未至, 。
(5)江山代有才人出, 。
2、 根据拼音填汉字。(4分)
归xǐng 、 阴mái 、 毛骨sǒng 然、 léi 弱、
3、 关联词语填空。(2分)
________我是个作曲家,我 要用音符来传达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4、 用你最漂亮的字写一句有关于书的名言。(4分)

5、 选出对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且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② 老斑羚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③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A、反复 拟人 排比 B、对比 比喻 排比 C、对比 拟人 反复 D、反复 比喻 反复
6、 给下列一段话加上一段总结性的话。(2分)
厨师烧菜要讲究火候,生病服药要讲究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所以, 。
7、 下面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本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本段话的含义是: 。
8、 仿句。(4分)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9、 根据要求改错。(3分)
近年来,我校初三同学为了迎接中考,在作最后的冲刺拼搏。据了解,大多数同学学习到晚上12点,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而且效果却不一定好。许多老师反应,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少同学上课时精神不振。
(1) 改正文中的其中一个错别字。 改为
(2) 改正文中的其中一个病句。(直接写下正确的句子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能力:(6分)
在活动课上你一定学过《马的世界》吧,那么对于马你又了解多少呢?
1、写出两个关于马的成语或俗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四大名著中两匹名马的名字及主要事迹(4分):

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一)课内选文(9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解释加点词语(1分)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也:
2、给下列加点儿的字注音(1分)
中间 曳屋许许 声
3、选择恰当的时间性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4分)
(候选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①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 ②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的
③表示两事相继发生的 ④表示同时发生的 ⑤表示发突然生的
4、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 描写;而写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 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人的 。(3分)

(二)课外选文 (6分)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 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6、 译:谭乃高压求反。(2分)
译文:
7、 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2分)

四、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9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中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一]第一组习题:

1.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 ) (2)恐前后受其敌( )
(3)其一犬坐于前( ) (4)一狼洞其中( )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
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            

[二]第二组习题: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D. 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我能用 “∕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
(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 (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 、 、 。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我认为:
  
7.阐述本文主旨。

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狼》
[一]1、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2、紧跟;攻击;像狗一样;打洞3、D 4、“缀行甚远”“并驱如故”5、 6、(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2)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3)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7. 议论
[二]1.D 2.D 3.(1)其一/犬坐于前;(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B 5. (1)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2)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只要符合要求,写任何四个均可) 6.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7.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8.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
答:
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翻译下列句子。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译:
⑵天柱折,地维绝译:
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 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