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你看过一次再也不敢看第二次的电影?

如题所述

我看过很多种类型的电影,其中让我看过不敢再去看第二遍的电影有:《无人知晓》、《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无人知晓》

就画面风格来说,干净明亮的画面,各种构图和特写都像是在看一部治愈系的电影,自然的表演没有一丝刻意,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却在讲述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本可以煽情,却没有任何拖沓,就像普普通通的记录生活,平凡中的四个可怜的孩子,为了生存而努力,以妹妹的意外死亡作为结局,一个小生命最终就在一个旅行箱中,那双沾满泥土颤抖的手,本不该在这个年龄经历的一切,最终画面停留在四个小孩走在马路上,前方的路途崎岖,却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

《金陵十三钗》

真正能打动人心的都是对细节的深入把控,剧情的环环相扣。军人人肉战狙击日军坦克,佟大为与日军奋死一搏,十三钗替女学生献祭。南京大屠杀的愤恨与羞辱,日军的残忍变态,战争的残酷,把生离死别渗入到人心。

《一九四二》

讲述故事的方法其实不新颖,就是典型的点线面这个方式,胜在改变踏实和历史真相的残酷。这是一个大时代之下的电影,冯小刚拍出了点的悲惨,线的无奈,和面的荒诞。基底是人性和底层人处于时代的挣扎,演员都很出色为电影增色很多,上升的层面是官僚的失控和战乱年代的荒诞。因为冯小刚本身的格局在那,算是冯小刚自我格局内发挥较好的一部电影了。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在人们眼里美丽是她最大的罪恶。全片以一个性启蒙的男孩视角,展现了人们人性最丑的一面,他们的口中全是坏话,诋毁。男孩台词不多,通过纯真的眼神,内心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玛莲娜的爱意,每条路上加速的脚踏车,站台深情地凝望,别人欺负他时的愤怒。玛莲娜一直活在别人的打压和占有中,女人们对她恶毒和暴打,男人们用尽难听的话羞辱他。只有男孩默默保护他。最令人伤心的是,男孩太小,没有勇气站出来跟所有人反抗。他在默默的关注她,没有人知道这份感情,直到影片最后一幕两人才拥有了一次眼神交流和对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2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是我至今不敢也是不忍看第二遍的电影。

一字长龙排队赴死去炸日军坦克的中国战士、

女学生为逃避凌辱从楼上摔下,传教士明知无望但又心有不甘的伸手去探她的鼻息、

为了找回琴弦弹给“弟弟”听而被日军抓住蹂躏致死的豆蔻、

还有最后为救学生自投虎口去参加日军晚宴的那些金陵女子们,登上汽车消失在历史的深处……

一幕幕或悲壮或惨痛的画面,掀开了中华民族那页被强敌宰割的屈辱记忆。

看得人心痛,看得人辛酸。

那战士,那学生,那风尘女子,也都是我们华夏普通人家的儿女。

本该有他们的青春欢笑,本该有他们的爱慕情缘,本该有他们的各自前程,

然而却都在禽兽般的侵略者的炮火与屠刀下,化为血水碎成粉齑。

一场浩劫,殊途同归。

“可怜无定河边骨,俱是深闺梦里人”。

描述日军或者说其他法西斯军队战争暴行的电影,我也看过很多。

但是能有这样的震撼与刺痛,却很少很少。

它并没有采取直观血腥残酷的纪实手法,来表现那些惨不忍睹的伤害和牺牲。

而是在塑造好角色,挖掘出角色的人性闪光点,让观众与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共情之后,再用写意乃至诗化的镜头语言,来渲染美好生命与精神被屠戮被消亡的巨大痛苦与悲剧。

有很多电影致力于暴行场面的技术性还原,以图达到对暴行本身的批判诅咒。

《金陵十三钗》则是用张艺谋导演独到的电影美学,展现了世间美好被侵略战争摧毁的悲剧力量,和由此而生出的中华儿女家国之恨。

历史不应被淡忘。

要警钟长鸣,更要兴我家邦!

《金陵十三钗》是我不敢不忍去看第二遍的电影,但也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一遍的电影。

就算假装大度的说,不是为了记住仇恨。

也是为了激励自己,发奋图强为了我们的后世子孙。

第2个回答  2022-07-12

你好!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就是我看过一次不敢再看第二次呢电影,不是因为太恐怖不敢看,而是因为剧情太虐心,太感动,自己哭的太伤心。
母爱,永远是人性永不磨灭的光辉。
第一次看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是小学时学校组织的一次集体观影活动,当时不知为什么眼泪就是止不住的往下流,如今时隔数年,回想起那部电影的片段,依然可以煽然泪下。
这是一部以亲情为内容的影片堪称亲情电影的经典之最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更成为了难以复制的金曲。
这部电影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疯女18年。以倒叙的方式进行描写,精神病医生寻找失踪,18年母亲的故事。作为一部苦情戏。在内地获得了共鸣,这是当时发行这部影片工作人员都没有想到的,或许正是因为母爱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题材,或许是因为那个年代还不像现在这样喧嚣。或许是因为他给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感情的出口。
这部片子之所以成功在于走进了观众的内心世界,将抽象至高之情沉静到观众的内心深处,而不是放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小男孩被妈妈遣送回爷爷奶奶家,将要和妈妈分开时。突然发出的那一声声呐喊,简单的两个字妈妈,就让观众在此时撕心裂肺。儿子和妈妈追逐玩耍的甜蜜,让观众为母爱柔美,坚强而感动,又让观众为他们的命运不公而同情流泪。
虽然大家的审美标准各不相同。但是对于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感动。影片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这一审美特色可谓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完美展现了母爱的柔美无私的美刚毅的美执着的美。这些所有的美让观众留下的眼泪都是情不自禁的。

第3个回答  2022-07-12

1、《狗镇》;一个舞台剧,我以为我几分钟就能秒睡,没想到一口气看到现在。人性恶,从狗镇的居民到女主身上,最后的屠杀算是一种惩罚,也是“恶”本身的一部分。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也不是非善即恶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有什么不可?



2、《狗十三》;这样的青春,不应该是正常的青春,孩子总归失去了些什么,性格里的那份真也被打磨掉了。很真实一部青春片,很直白的表述,不煽情却让人动情,特别赚女性观众的眼泪。里面的很多细节很喜欢,节奏也很流畅,演员对角色拿捏的很到位,一部看起来挺不错得片子。



3、《活着》;这部电影就像是黑暗中有一束光,生活充满了悲剧,有天灾有人祸,但是人很善良,这就是希望。这选角和演技,完全就是我脑海中的形象,太真实了,情感的处理上倒是并没有小说带给我那样沉重的悲伤。忍着,熬着,受着,活着。

第4个回答  2022-07-12

《Dog Day Afternoon》,不敢二刷的是我不忍心再看到这两个温柔的人最后走向毁灭,片子的压抑感也让人沉重。1975年上映,豆瓣评分8.7。

明明10分钟就可以结束的抢劫,最后变成了12小时的拉锯战,阿尔·帕西诺饰演的桑尼是个很温柔的人啊,他根本没有想过伤害人质,他抢劫银行也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太太”做变性手术,他一直很爱周围的人,他爱着自己父母,给他们垫付房租,他也很爱自己的老婆,可是我没有看到谁温柔的对待他,其实他也知道不会成功的,所以在出发前写遗嘱给自己最爱的人们,他把谁都想到了。结局沙死去后,桑尼被警方逮捕,他茫然看着周围,看着那解放后的人质,看着那被抬走额头上有个弹孔的沙,看着茫茫的警察,他眼神充满了绝望,他安慰沙的话,一切都没事的,他们可以离开的,这何尝不是在安慰自己呢,只是,希望渺茫,即使已经做好了准备,可最后来临,还是那么的无助。在这部电影里,我还比较心疼的是沙,他比较沉默,但是他其实是个小白啊,明明是抢劫,可是总是处于局促那一方,他明明可以不听警察的话,拿着枪一直指着,可是他听话的把枪指着上方,他被枪击那一瞬间,我还是忍不住为他难过,他很爱惜自己的生命的,其实我知道,他死了比他进监狱好,因为他说过,不想再回到那个地方了。

相似回答